簡單的介紹你&你的企業
大家好,我是 Ashee 許益豪,是「如嬌 花膠雞 · 鍋物」與「如嫣 私廚 · 職人料理」的創辦人暨主理人。兩者分別為結合港式風味與台灣火鍋文化為主的花膠雞湯鍋物品牌,及潮州菜粵菜全熟客預約制的私廚品牌。我一直希望透過用心的餐點設計、貼心的服務,獨特的客情經營文化,創造出會讓人記得、會讓人回頭的餐飲體驗。
集團首間品牌門市自 2022 年 8 月創立,第一年我們年營業額突破三千萬,隔年瞄準好東區市場迅速展店第二家,到了2024年的台中三店與2025年的全新私廚品牌,支撐我們的是獨有的團隊管理文化、明確的品牌市場定位與對目標客群的深度經營與聯繫。
而最重要的,一直是我深度認知「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文化,創業至今要三年,正職離職率僅約5%,因為我明白現在的同仁需要的是什麼,而我又能夠給予他們什麼,擁有這群優秀的夥伴,也是我正式決心創辦此集團且持續擴展的最大關鍵動力,持續打好基礎,才能不斷往前。
我最常說的是:我想做的是讓大家到一個企業上班,而不是到一間餐廳做一個餐飲人員。
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創業的?
我本身是會計系畢業,任職於公司會計。當時覺得領著穩定的薪水過日子並非我所追求的生活,因此轉向能夠與更多人接觸的餐飲服務業。從兼職、正職一路做上店長,也曾因公司拓展海外事業,派駐到香港六年,進而發展為香港區的區經理。總計17年的餐飲經驗讓我不只精進了管理與服務能力,大幅擴展了人脈,更建立起對品牌企業的經營思維。
回台後,看到台灣火鍋市場雖然競爭激烈,卻缺乏差異化,當時我認為市場上並無花膠雞湯火鍋這種獨有的湯頭文化,在抱持著如果我做起來,我就是第一個做花膠雞湯火鍋品牌的想法,與幾位好友合夥創辦了「如嬌 花膠雞·鍋物」。
是怎麼在開店前驗證這個品牌想法是可行的?
首先是因為當時自己在香港愛吃,幾乎每個月都有台灣朋友來香港找我玩,而帶他們體驗之後也得到很好的評價。
接著則是評估火鍋市場中,是較能用湯頭的差異性來區別各家的選擇,而花膠又是一個珍貴且有價值的食材,在現今人人都開始懂得享受與體驗的環境中,想必會是一個全新的選擇。
而最重要的是,市場上還並未有品牌以此為主軸,如果我率先成立且做出成績,那我將會是搶得先機的第一人,後續只需要持續控管好品質與服務,那也有機會成為指標性的品牌。
你的客群是誰?你怎麼做品牌定位?
我非常清楚目標客群:主要是年輕女性,因為女性更常主導聚餐、選餐廳,也更習慣拍照打卡。這與我們取名的構思相符,「如嬌」,一方面呼應花膠、膠原蛋白,另一方面強調我們的品牌以女性角度出發。
因此從產品制定、服務流程到店面風格,我們都以女性視角來設計。我們會選用有話題、好玩的餐具和擺設,與讓女性感到溫暖貼心的小細節,讓女生看到就會想要分享,這就是一種社交媒體的擴散力。
再者,我秉持著一個觀念:如果今天要賣花膠,那我就必須選用好的食材。讓顧客明白何謂好的花膠,一斤要價上萬元的成本是我願意奠定好品牌基礎的選擇,更讓大眾確定過節慶祝與聚餐都會是不失體面的好去處。
怎麼在眾多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
我一直相信最重要的關鍵字是「差異化」。台灣火鍋品牌太多,要讓人記得你,不能只靠基本盤。除了主打獨家的黃金花膠雞湯,我們還強化幾個特色:
1. 貼心服務:例如幫客人去雞骨、剝蝦、包醬蟹,讓顧客減少需要動手的環節。到孕婦與老人家的主動提供抱枕、使用手機的顧客提供手機架、甚至首創準備狗狗零食來給予消費者的驚喜感,都是提升記憶點的貼心。
2. 品牌風格:以現今年輕流行的設計與佈置結合中式風格,讓我們的客群走進來卻覺得親切又年輕化。
3. 菜單設計:創新的菜品,結合不同風格。例如海膽 XO 醬乾拌麵、秘製蔥燒牛筋飯、醬蟹等創新風味組合,融合港式、日式與韓式靈感,更不斷在市場探索現今流行的餐點話題性,每半年定時的調整菜單。
4. 食材選用:親自走訪許多來自傳統市場或在地小攤,用獨特記憶點的食材與味道來取勝,並結合各種餐飲類型時下所流行的食材,不斷調整與精進。
5. 客情經營:顧客黏著度是我們經營至今最重視的不二法門,讓顧客與我們做連結進而回頭,讓每一位夥伴都有自己的熟客、自己招呼自己的VIP。
簡單來說就是怎麼讓客人「記住你這家店,也讓顧客知道我們記得他」。
開店的選址和成本是怎麼規劃的?
1. 主流客群的交通方便性與店鋪租金是我的首要評估
2. 再者為門店格局與周圍環境是否讓我覺得舒適與符合品牌定位
3. 最後則是預估建置成本是否能讓我在兩年內回收
以上都是我認為開一間店需要全盤考量的因素。
開店過程中你是怎麼組織與帶領團隊的?
首先找到理念相同的合夥人是一大關鍵。這不只是資金上的合作,而是未來時不時的相處與溝通,我需要真心喜歡這個品牌與餐點的合夥股東。我更認為好的合夥人要能懂得襯托彼此,且不吝於分享資源,這樣才有辦法在創業路上並肩同行,遇到難題時一起面對。
我非常重視企業團隊文化。從面試開始,我就會親自面談員工的背景、需求,並規劃一套完整的溝通制度。除了基本技能外,我更主打能在我這學到更多外面所學不到的三件事:做人處事、管理能力、社交應酬。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在職場上有所收穫,更是能在未來的路上成長得更強大。
此外,我也重視公司規範、升遷制度與福利設計,並在規劃第一家店時就以多店經營的角度來設計,確保未來可以順利擴張且不傷害既有團隊的公平性。不會因為理性而失去了應該有的人情味,也不會因為感性而失去應該有的底線。
我深知:不要去抱怨為什麼徵不到人,而是要反向思考員工為什麼要跟隨自己。
怎麼行銷你們的品牌?
我的品牌行銷策略,制定為四個層面出發:
1. 人脈行銷:首批客人幾乎都來自朋友支持,這是我們的起點。而人脈就是錢脈,先靠熟人支持建立基本營運量,再靠產品口碑持續擴散,讓朋友的朋友與更多的朋友都喜歡我們。
2. 印象行銷:除了菜品本身要好吃,無論是貼心迎賓卡,網美拍照點,餐點特色度,都是讓客戶自然而然就會幫助我們打卡宣傳。
3. 線上行銷:基礎的美食部落客,到短影音的發展,即便是傳統媒體我都不會錯過任何一種客群,甚至到親自經營粉專與回覆顧客訊息都是我認為的線上行銷之一。
4. 客戶行銷:如上所述的顧客經營,對於員工培育顧客黏著度的觀念,我是不落人後的持續分享與身教。因為總有一天廣告的觸及率會見頂,而我們要的是顧客願意再回頭消費。
目前的發展與未來的展望是什麼?
目前「如嬌」已有三家分店,逐年拓展一間,新品牌「如嫣」也剛剛成立。除了規劃往南臺灣發展與百貨業發展外,也有幾個新品牌在思考籌備中,期許未來開發更多不同品類的餐飲品牌,或是更多品牌間的相關合作。
我的夢想之一是讓更多朋友、合作夥伴、員工們因為這個品牌而得到實質的舞台與資源共享。驅動我努力的,從原先對於父親的崇拜到如今對於眾多夥伴們的責任感,貫徹你好、如嬌好、我好、大家好的圓形理念。

如果你現在是個大學生,想創業但沒有經驗,你的第一步會是什麼?
第一步會建議,對於有興趣投入的產業一定要實際去體驗與學習,有了經驗才不會沒有方向。再來,如果要創業,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否還有退路,以及是否能接受沒有退路的情況。最後,則是要勇敢地去踏出第一步,才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又有什麼還需要學習。
正式創業時,最大的建議就是所有事情都一定要親自了解,即便有專人負責,也不要畏懼學習。正如我常說的一句話:「當自己被問到事情卻回答不知道時,就代表你沒有真正認真對待這場創業。」
最後一定要深知任何事情都是有解決辦法的,遇到困難就去尋找遇到過這個困難的人,不要害怕詢問,因為經驗才是解決方法的最好選擇。
如果給年輕創業家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如果還沒創業,我會建議把自己準備充足並且勇敢踏出第一步。
如果已經創業,我會建議永遠要記得自己還不夠好,持續勇於學習。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歡迎對餐飲有興趣,希望不單單只是到一間餐廳上班的夥伴們加入,我們一起共好、共享、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