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你&「HiBlendr」
我是傅承勇(Andrew Poh),大家可以叫我 Andrew。
HiBlendr 創立於 2020 年,是一個專注於「簡化健康生活」的品牌。我們的理念是希望讓忙碌的現代人,也能輕鬆養成健康習慣,真正做到「讓健康生活變簡單」。
我們的明星產品是 Juice Cup Ultra(第三代)便攜式果汁機。它的外型酷似星巴克隨行杯,但卻能隨時隨地打果汁、奶昔或冰沙,兼具高效能馬達、Type-C 快充、20 秒即完成、以及智慧安全設計。
隨著品牌成長,我們的產品線也逐步擴展到健康與生活方式的不同面向:
- Disney 系列聯名果汁機:將實用功能與潮流文化結合。
- Heypresso 便攜式膠囊咖啡機:為年輕族群打造快速又時尚的精品咖啡體驗。
- Nutriblend 全營養代餐粉:提供完整營養成分,特別適合忙碌卻追求均衡飲食的消費者。
- Hello Mat(天然橡膠瑜伽墊) 與 HiJournal(石頭紙日誌本):進一步延伸至運動與自我管理,幫助用戶實現更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的主要客群是 25–45 歲的都市女性白領。她們生活節奏快、經常在外奔波,卻同時非常注重健康與自我管理。這群消費者希望產品能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之間,兼顧 便利、省時、時尚感與功能性。HiBlendr 的設計正好回應了她們「忙碌但健康」的需求。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家庭與健身愛好者,已成為品牌穩定的回購客群。
在營運模式上,我們的收入主要來自 自有電商官網 以及 跨境電商平台,並透過聯名合作、社群帶貨與 KOL 推廣,持續擴大市場。目前客戶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我們也正在積極尋找日本、香港、台灣、泰國與印尼等地的合作經銷商。
目前年營收已達 新台幣 3,000 萬以上。

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創業?
我原本的專業背景是法律,是英國的執業大律師(Barrister),同時也是馬來西亞的律師。在英國求學與工作的那段時間,生活節奏非常快,常常需要在城市間奔波,飲食也不太規律,久而久之甚至出現長期便秘的困擾。那時我就意識到,其實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上班族,雖然都很想要健康,但因為忙碌,根本沒有時間去準備。
同時,我注意到 Starbucks 隨行杯在年輕人之間特別受歡迎,它早已不只是水杯,而是一種時尚生活方式的象徵。這讓我突然想到,如果能有一台外觀時尚、像隨行杯一樣好看的便攜果汁機,是不是就能讓忙碌的人在路上隨時補充營養,既兼顧便利,也能維持健康?這個念頭,後來成為 HiBlendr 的起點。
因為自身的經驗,我很確定這是一個存在需求的市場。尤其年輕世代的消費者非常重視「健康」與「便利」,但當時市面上的選擇並不理想:傳統果汁機太大、太重,只能放在家裡;便攜果汁機雖然有,但普遍不耐用,缺乏設計感,難以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我相信,如果能打造一個同時兼具「健康、便利、時尚」的隨身電器,它就能真正走進大家的生活,而不是被收在廚房角落。
當時的便攜果汁機還有幾個常見的痛點:動力不足,遇到冰塊或冷凍水果很容易卡住;續航力差,電池容量小,外出使用幾次就沒電;安全性不足,有些甚至在杯蓋未鎖緊時也能啟動,存在風險;再加上外觀偏廉價,無法真正吸引年輕族群。
HiBlendr 的設計,就是針對這些問題做改良:高轉速馬達搭配六刀不鏽鋼刀頭,攪拌順暢;大容量電池,一次充電能連續使用 15–20 次;智慧安全系統避免誤觸;時尚的隨行杯外型,讓它不只是果汁機,更能成為日常生活的配件。
不過,我一直覺得 HiBlendr 不只是銷售一台果汁機。我更希望透過產品設計與品牌理念,傳遞一種健康又自律的生活方式。它代表著「隨時隨地把健康帶在身邊」的態度,讓使用者不只是補充營養,而是在忙碌的生活裡,也能擁有一種輕鬆自在、feel good 的感受。這或許就是我們和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

初期創業做了什麼事?投入了多少資金、時間?
在 HiBlendr 創立初期,我投入的主要是個人的積蓄,大約 5,000 馬幣(約新台幣 3–4 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一開始我先把構想畫成簡單的草圖,接著透過 Google、Baidu 去找 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把概念轉化為能量產的產品。雖然是 ODM 合作,但在外型、材質、馬達規格和安全設計上,我們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光是打樣就花了大約 2,000 馬幣,而廠商的起訂量(MOQ)通常在 200–1000 台之間,數量越少單價就越高。
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經歷了好幾次修改,包含外觀設計、馬達強度以及安全系統的調整。首批生產需要一次性資金投入,對一個新創來說壓力真的很大。為了降低風險,我採用了「預購模式」:先開放兩個月的預售來測試市場反應。沒想到前兩週就收到了大約 30–40 筆訂單,這些現金流有效補貼了第一批庫存的成本。
同時,我也善用了信用卡的付款週期。當時下廣告的資金有限,我就用信用卡先支付 Facebook 廣告費,因為要到月底才結帳,這段時間的預購收入就能先回流,等結帳時再把廣告費付清。這個小小的策略,讓我在資金緊繃的階段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現金流,也讓品牌得以順利邁出第一步。


HiBlendr 是如何開始銷售的?
像上一段所說的,最早我們是透過自家官網開始銷售,並採取預購模式來測試市場。開放預購後的第一週,就收到了大約 30–40 筆訂單,這證明市場上真的有人在等待這樣的產品。這些早期支持者不僅幫我們驗證了需求,也大大補貼了第一批庫存的成本。
第一個正式上線的銷售通路是官網(Shopify)。我們希望從一開始就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完全依賴蝦皮或其他平台。當時我們沒有走群眾募資或參加實體展,而是直接透過官網加上社群行銷啟動。
品牌名稱 HiBlendr 其實有個小故事:一開始我想註冊的域名已經被拿走了,所以我乾脆把「e」去掉,變成 Hiblendr。這個靈感部分也來自當時我常聽的一位饒舌歌手 Juice WRLD。他的名字同樣少了一個字母,但讀起來一樣有力、好記。而「Hi」這個字,代表簡單、友好,而且任何種族、任何年齡層的人都能輕鬆發音與記住,也符合我們想讓品牌「貼近所有人」的理念。
至於第一代產品的命名 Juice Cup Pro,我刻意不用「Blender」或「Kitchen」這類傳統的字眼,因為我希望大家理解:這不只是廚房電器,而是一個像隨行杯一樣的生活配件,可以帶出門、隨時享用。「Pro」的靈感則來自 iPhone Pro:它代表的不只是基本功能,而是更高階、更專業的版本,強調性能與設計感兼具。整體包裝上,我們想傳遞的不只是「一台果汁機」,而是一種隨身、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買的不是小家電,而是在加入一種讓自己更健康、更自信的 Lifestyle。
第一批銷量大約 200 台,在兩個星期就全部售罄。我們當時就透過 Facebook 廣告來做預購,甚至廣告費都是先刷我的信用卡,再等月底才付款,靠著這段週轉時間,讓預購收入先回流,解決了現金流的壓力。

HiBlendr 怎麼行銷的?
在 HiBlendr 的早期,我們的行銷幾乎完全依靠 Facebook 廣告推動銷售。那時候確實很有效,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廣告成本不斷上升,我們很快意識到不能只依賴單一渠道。因此,我們逐步把策略從「廣告導向」轉為「品牌導向」,開始更注重社群經營、內容行銷,以及和 KOL 的合作,讓消費者不只是因為廣告而購買,而是真正對品牌產生共鳴。
對我們成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策略,是與名人和 KOL 的合作。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市場,我們邀請當地知名藝人與網紅實際體驗產品,並透過社群分享真實的使用感受。這不僅大幅提升了消費者的信任感,也讓 HiBlendr 在短時間內成為市場上的流行話題。另一個關鍵突破點,是短影片行銷。因為我們的產品很「視覺化」:20 秒就能打出果汁,畫面簡單卻很吸引人,非常適合在短影音平台上被快速傳播。
當然,我們也做過一些不那麼成功的嘗試。剛開始時,我們在廣告中過度強調產品規格,比如馬達轉速、電池容量,但後來發現消費者並不會被這些數據打動。他們更在意的是:這能不能讓生活更方便?外觀是不是足夠時尚?這些經驗讓我們學到,HiBlendr 真正要傳遞的不是規格,而是一種健康又自在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把行銷重心放在「Lifestyle + Feel Good」的品牌價值上時,消費者的共鳴才真正被激發出來,銷量也才開始穩定成長。

HiBlendr 的營運情形如何?
目前 HiBlendr 的用戶數已經累積超過 50,000 人。在營運規模上,每月的出貨量持續穩定成長,年營收大約在 新台幣三千萬元以上。
我們的銷售通路包含 自建官網(本地與海外)、蝦皮 以及部分 線下通路。其中,官網是我們最早也是最核心的通路,因為我們希望從一開始就能直接與顧客互動,而不是完全依賴平台。
從營收分布來看,目前大部分收入仍來自 馬來西亞本地市場(約 85%),新加坡與其他海外市場大約佔 15%,但比例正在逐漸上升。就銷售模式而言,DTC(直營官網)佔約 60%,蝦皮與其他平台佔 40%。我們仍然以 DTC 為主軸,因為這樣能更好地經營品牌與顧客關係,並在長期累積更深的品牌價值。

未來有什麼預期?計畫如何擴展規模?
未來 HiBlendr 的重點不只是維持電商的成長,而是持續 擴大產品線與通路規模。我們最近正式推出 Heypresso 隨身咖啡機,進軍精品咖啡市場;接下來也會延伸到更多 健康飲食相關產品 與 智能生活配件,希望能更全面地覆蓋「健康生活」這個領域。
在市場通路上,除了既有的電商(官網、蝦皮),我們也計劃 拓展線下零售與體驗通路,讓更多消費者能在實體店面直接體驗產品。
至於海外市場,我們目前正積極擴張 新加坡市場,同時也在尋找 海外經銷合作夥伴。如果有觀眾或讀者對 HiBlendr 的海外分銷有興趣,也非常歡迎直接與我們聯繫。目前會優先深耕 東南亞市場(如日本、香港、台灣、泰國、印尼),再逐步拓展到更廣泛的亞洲與歐美市場。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讓 HiBlendr 成為 東南亞第一的健康生活品牌。我們不只是銷售一台果汁機或咖啡機,而是希望透過產品與內容,傳遞一種 健康、便利、讓人感覺良好 的 Lifestyle。對我來說,HiBlendr 不只是功能性的產品,而是一種能讓人更健康、更自信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想做產品但沒有經驗,我該怎麼做?
我的建議有三點。
第一,可以先用預購模式測市場。先用故事去吸引顧客,再透過預購的方式降低資金壓力。
第二,要善用短影音社群,像 TikTok、Reels、YouTube Shorts,這些都是現在曝光最快的工具,可以讓產品在早期就獲得話題性。
第三,一定要找到可靠的 ODM/代工廠,不只看成本,而是要找願意和你一起改良、一起走長遠的合作夥伴。
好產品的核心,不在於規格有多漂亮,而是 能否解決用戶痛點,並且自然融入他們的生活。Hiblendr 的例子就是:我們不只是強調「馬達轉速」或「電池容量」,而是透過 故事行銷 讓消費者感受到「這不只是一台果汁機,而是一種隨時隨地更健康、更自律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做出一個能被使用者「認同並願意分享」的產品。當用戶願意自發性創造內容,產品才真正活起來。

會想和剛創業的你說什麼?
我會告訴年輕的自己:「敢去夢想(Dare to Dream),也要記得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因為創業的過程一定會遇到很多誘惑與壓力,但只要敢於做夢,才能撐過低潮;只要堅持做對的事,品牌才能長久。
我想說:「創業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別急著跟別人比較,要確保自己能跑得久、跑得穩。記住,創業不是只為了賺錢,而是去解決問題、帶來價值。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真正的痛點,並且願意比任何人更努力去解決它,那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別忘了享受過程。因為當你回頭看時,你會發現這一路的挑戰與掙扎,其實才是最寶貴的養分。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目前我們暫時只在本地進行招募,暫時沒有海外職缺。
但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海外經銷夥伴(Distributors),希望能把 HiBlendr 的產品帶到更多國家與市場,例如台灣。
如果有讀者/聽眾對經銷或合作有興趣,歡迎直接 Email 聯絡我,我們非常樂意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你?
聯絡我 Andrew:
> Instagram
> Email:pohsengyong911@gmail.com
聯絡 Hiblendr 官方:
> Instagram
> Website 官網:hiblendr.com
> Email:hiblend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