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 你&你的企業
大家好!我是Ryan,Focus On Fitness 健身房 和 YOLO 皮拉提斯 的創辦人。我們扎根板橋區,提供健身和器械皮拉提斯課程,主打比市場更划算的價格,卻能享受專業教練的指導,帶客戶練出自己的理想體態。
目前品牌收入主要靠團體和個人課程,總年營收目前在1500萬左右。
是什麼契機讓你踏上創業的路?
我從小是柔道專項,小學到大學都是體育系出身。在台灣玩運動的應該懂,畢業後選項不多:要嘛當教練,要嘛跑業務。我第一份工作就當了健身俱樂部的教練,想說能好好發揮所長。
不過現實沒那麼簡單。除了教課,還得扛業績、賣課程。那時年輕,只想專注教學,不愛推銷,於是沒多久,我就轉職到板橋區的運動中心當教練。
運動中心挺穩定的,客源固定,我也能安心教課。但薪水全看教多少堂,賺多少算多少。一做就是三年,收入也夠自己過日子。但做久了,心裡開始琢磨:總不能一直用時間換錢吧?於是,開健身房的念頭悄悄冒出來,當時的我 26 歲。
創業是我的想法,但我自己的資源有限,所以陸續找了不少朋友聊,想說整合大家的專業和人脈。聊著聊著,理念不合的慢慢篩掉,最後留下我跟兩位夥伴。工作室就這麼起步了。
第一間工作室怎麼開始的?投入了多少成本?
工作室一開始就選在板橋,因為我的客源大多是板橋運動中心的熟面孔。我同時也沒選擇昂貴的黃金地段。畢竟現在台北交通很發達,只要捷運、公車到得了,就是個好位置。於是當時沒想太多,找了個30坪的小空間就開幹。
啟動成本我能省就省,因為我覺得健身這行,教學品質才是根本。學員最在乎的就是我們的服務,所以一開始沒砸太多錢在表面功夫上。裝潢和品牌設計全自己搞,器材靠業界朋友推薦,挑CP值高的牌子。前前後後,三個人投了200多萬。
資金和場地到位後,我們找了位會計師,把公司設立的程序跑完。準備好書面資料和我們的場館後,我們就正式開課了。
第一間工作室怎麼正式營運的?
當初場地小,收不了太多學員,我們沒做太多行銷。靠著原本的老客戶撐底,每個月再投幾千塊跑FB廣告,沒想到效果意外的好,平均每月有十多組新客戶來體驗。
收費的話一開始還是沿用運動中心的價格,但隨著成本的考量,我也慢慢一點一點調漲。漲價難免流失一些人,但這也讓我能多花心思在留下的學員身上,確保他們的訓練品質不打折。
找教練這塊,我從那時就偏好用熟人。曾試過招陌生教練,但品質參差不齊。遲到、不來、甚至不夠專業的都碰過。吃過幾次虧後,我決定只找認識的教練合作,務必把課堂品質顧好,讓學員覺得錢花得值。
發薪方式則參考運動中心的模式:教多少課,給多少錢。這樣教練有時間彈性,我也能支付經營上花費。最重要的是,薪水不會給得小氣,讓信任的教練覺得跟著我有回報,才能長久合作。
這麼調整下來,小小工作室跑了一年多,淨利差不多200多萬,算是小賺一點點。正當一切看似順風順水時,沒想到某天突然逼不得已要把工作室收起來了。
為什麼被迫關店?怎麼解決的?
這就是我沒事先做功課的下場。第一間工作室根本沒符合公共安全和消防法規,開店前也沒好好研究。直到某天突然被檢舉,稽查人員來檢查,要求限期改善。
雖然那時候很慌,但解決方法很簡單,就照著檢舉的項目改就行了。可是一算下來,要在這小地方重新裝潢達標,成本完全不划算。最後只能決定收掉,換個更大的重新來過。
關門後,最急的就是得盡快開一間合法的健身房。畢竟客戶還在,不能就這麼放手。我們馬上另找地方,又投了大概400萬,沿用最初低成本起步的模式,開了一間空間更大的工作室。這次我們先做足功課,找了相關單位來場勘,確定一切都符合法規。
2019年,我們捲土重來,把小工作室的經營經驗直接搬到新場地。那年營業額衝到800萬左右,總算一步步回到正軌。
沒想到,疫情馬上來了。
疫情有受到任何打擊嗎?怎麼度過的?
一定是有的。
最嚴重的就是台灣三級警戒那段時間。當時沒辦法上課,只能先把店關起來。但租金水電成本都還是繼續燒。好在我一直以來週轉金都抓得蠻高的,一般都是預留三個月的支出,這才撐了過去。
解封後,我們就繼續努力開課,試著把疫情的虧損拼回來,慢慢的營業額逐步回升。現在平均營業額也都保持在 800 ~ 1000 萬左右。
是如何擴展規模的?怎麼看上皮拉提斯教室的?
在大工作室經營穩定後,我聽說有個朋友在大陸教皮拉提斯。那時台灣還沒什麼皮拉提斯熱潮,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就主動聯絡他。
我跟他說,我懂運動課程的營運模式,雖然瑜伽或皮拉提斯不是我的專長,但我能幫忙搞定經營的事務。他也覺得有搞頭,於是我們同意合夥,約好他回台灣後一起創個皮拉提斯品牌。
他回國後,我們馬上動手籌辦「YOLO-Pilates 有生活-器械皮拉提斯館」。我沿用之前的低成本模式,把裝潢和租金壓到最低。器材和教練這塊交給他把關,畢竟他在這方面比我專業。兩年下來,我們陸續開了兩間皮拉提斯教室,小間投100萬,大間投200萬。
開幕後,我負責品牌的經營大小事 —— 收入支出、報稅、安全檢查、行銷活動,主要就是我來規劃。健身房和皮拉提斯的經營模式大同小異,有了以前的經驗現在也比較得心應手。
現在加上原本的健身房,三家門市讓我的年營收穩定在1500萬左右。
換算下來,創業一間門市你個人賺10萬左右,這樣值得嗎?
確實,我一間門市的利潤可能不如頂尖的自由教練的薪水。我一直覺得,創業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好賺,背後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但我從沒後悔選擇創業,也覺得這一切非常值得。當全職教練說到底就是用時間換錢,收入完全受時間限制。而現在的我,即使不在門市,依然能有穩定的收入,這種時間上的自由是我最珍惜的。況且,經過這些年的經營,我累積了不少經驗,可以複製成功的模式,繼續拓展門市,提升收入。
所以對我來說,創業不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時間上的自由。
對於現在健身/皮拉提斯的熱潮市場有什麼應對方式?
我相信就算熱潮退了我們的品牌還是可以經營下去。
就像前面講的,我已經把可以限制的成本壓到最低。只要穩住品牌品質和形象,就算熱潮退了,客源不會全跑光。畢竟我們這種中小型規模,能服務的學員本來就有限。講白了,如果我們這種中小型規模都做不下去,那就代表這個市場在台灣也完全消失了。另一方面,如果有新的健身風口冒出來,我還是能靠這幾年的穩定模式再複製一次。
但我覺得最好的方法還是在有能力的範圍跟著市場走。我們這種服務人與人的產業最重要的還是要知道現在市場上需求,提供大家需要的服務和品質。
所以,只要堅持品牌的承諾,我們就能持續經營下去了。
創業一路來學到什麼寶貴的事?
1. 創業先複製再改良
我覺得可以從過去的工作經驗裡,學到各個機構的運作方式,先拿來複製,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微調。比如我的薪水制度就直接參考運動中心的模式,但活動和行銷這塊,我就得自己調整出最適合的做法。
2. 成本壓低
啟動成本低,自然更容易盈利。但不是什麼都能省,還是要知道自己品牌的核心是什麼。像我們品牌一定要顧及教練和學員,那在這方面就不能省。
3. 備好現金防危機
我們永遠沒辦法預測危機,那就只能做好防範。所以我習慣預留一定的現金,隨時面對突發狀況。
4. 創業沒辦法服務所有人
每個客戶要的都不一樣,有人想要便宜,有人想要用高檔器材。但創業不能什麼都做,想服務所有人反而誰都沒辦法滿足。找準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自然就會有穩定的客源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會想和年輕時剛創業的你說什麼?
做就對了。
我其實不是個很容易後悔的人。我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吃虧、犯錯都無所謂,只要吸取教訓就好。
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想跟年輕的我說什麼,因為有些事經歷過才會學會。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YoLo正職老師
- NT $35,000+ (依課堂數量往上加)
- 月休8天,需能接受週末排班
- 些許行政紀錄,環境維護
- 有勞健保、有年終獎金
YoLo兼職老師
- 彈性排班,需能接受週末排班
沒有業績壓力!歡迎有熱誠有生活理想自律的朋友們加入我們。
相關科系、相關證照有經驗者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