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豪老師並未將自媒體作為商業變現的管道,但他從內容製作、觀眾經營到流量成長的每一步,都是許多創作者值得參考的經驗。希望在這流量當道的時代,這篇文章能為你的創業旅程帶來一些啟發!
簡單的介紹你&你的自媒體品牌
我是君豪,目前在FB有一個「拆書人」的粉專,在IG有一個「我是一個豪老師」的帳號
我的頻道主要在闡述跟所有教育相關的議題,包括教育現況討論、教育時事探討、學習方法運用、親子關係溝通等等。
我希望透過頻道的運作,將符合時代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讓更多人知道,不論是學生、家長或是教育夥伴,越多人對於教育有所重視,教育就能得到越快的進步,教育進步的速度越快,人類提升的效率也就越高。
目前雖然有蠻多的合作和廣告案,但基於公務人員不得盈利的規範下,都是以無償代言或是推廣的方式進行,透過這些教育圈以外的嘗試和合作,得到的實務經驗和過程歷練,都成為我在個人教學上的滿滿養分。

是什麼契機讓你創立自媒體品牌?
我在公立學校教學已經有19年的時間,之前對於自媒體的涉獵,完全就是一個觀眾的腳色。
我只負責消費,不負責生產。
四年前一次家長和同事間的衝突,進而引發家長對我提出了死亡威脅,讓我決定分擔風險,進入自媒體這個領域。
一開始是將看過的書籍,進行重點整理,接著放到 YouTube 平台,到2023年底,開始在 Instagram 平台上製作教育議題短片,當時一個讀書方法的影片流量拉了上來,之後我就開始往教育和學習相關議題的內容發展。
邊製作我邊感受到,大家都可能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學習最後的成效性,但是該怎麼學習學好,多數人是感到沒頭緒的。簡單說,大家知道學習的 Why 和 What,但不知道 How,我在做的事,就是把這個 How 給說出來。
讓學習的人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速度不快,但只要方向足夠正確,目標就不會太遠了。

當初開始經營自媒體投入了什麼?
我開始成立自媒體平台,除了看不見的時間外,並沒有投入任何看得見的資源和金錢。
同時身邊也沒有可以詢問和討論的夥伴,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和嘗試,影片上架後,透過觀眾給的反應和回饋,再決定下一部是要繼續製作類似的影片,或是要將目前的想法砍掉重練。
初期遇到最大的挑戰,在於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寫稿、拍片、剪片,但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成效,流量不好追蹤不高。
這對我這種一路讀書考試上來的好學生,信奉一分耕耘就能有一分收獲的人來說,打擊真的相當大。
我得說我相當幸運,一來事我有正職的工作和收入,觀看量和追蹤數並不會影響我的生計,即便數據不好,我還是能笑笑的做下去;
二來是我在2023年底找到自己的著力點,教育和學習相關議題,而這又是我工作的相關,環環相扣,以終為始。
三來是我賺到時代的紅利,如果不是因為目前的網路速度夠快速、剪輯方式夠直觀、社群平台夠多元,我這種素人,也許一輩子就只是個素人,帶不給別人價值,也找不到自己的天賦。

在初期提升流量的關鍵?
我的 Facebook 粉專,在2020年底就已經成立,當時是以圖文的方式呈現,但是成效一直很有限。
IG則是在2023年底開始運作,當時是以生活中聽到的小故事,以 Videoscribe 這個軟體製作成短片,成效也不太好。
後續突破心防露面拍攝影片,可能是見面三分情,也可能是教育題材沒太多人做,一個多月左右,就有一支講述學霸讀書方式的影片,流量大幅提升,開拓了我一條未來發展的道路。
後續我就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將學校的生活、學習的技巧、個人的成長等等議題,透過短片的方式呈現,學生有共鳴,家長有感動。

是如何推廣你的頻道?
我一直以來的行銷自我的策略,就是日更。
每天讓觀眾都能看到我的內容,這片你今天不喜歡,沒關係我明天還有,這禮拜你都不喜歡,沒關係我天天都有,建立觀眾對我的熟悉度,同時也透過觀眾的反應和反饋,調整後續影片製作的方向。
我的內容最主要的核心點,就是帶給觀眾有價值的事物。
可能是一項資訊、可能是一個方法、也可能是一種心態,總之讓觀眾有所預期,只要是豪老師的影片,都能讓人有所提升,無論是在身心靈,都能讓人逐漸成為更好的自己。

經營自媒體以來營運的情形如何?
基於公務人員的法規,我並沒有盈利的行為,即便有合作案的邀約,最後也都是以無償曝光的方式呈現。
雖然我沒有從中獲得金錢上的報酬,但透過這些跨界參與與實作經驗,我得以跳脫教育工作者的原有框架,深入理解內容創作、品牌合作與市場操作的運作邏輯。這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在教學上的實務分享,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真實世界的案例與觀點。對我而言,這些累積與成長,遠比金錢更為珍貴。
未來有什麼預期?
未來最大的目標,是期待透過我現在在做的一切行為,作為自己孩子和學校學生的示範,不要侷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覺得這是想做、該做、不做會後悔的事,那就大膽去嘗試。
如果我也想做自媒體但沒經驗,我該怎麼做?
我會建議他找一份打工的工作,接著每天將打工的心得以文字記錄下來,直接放到網路上,想都是問題,做了才會出現真正的問題。
想和年輕的你說什麼?會給想創業的人什麼建議?
如果我能回到5年前或是10年前,我會想告訴當時的自己:
「永遠不要被眼前的安逸給滿足,更不要被腳下的石頭給困住,所有那些說出口的沒辦法,都只是自己想讓自己倒下的鬼話。」
我其實沒創過業,沒太多資格給創業者什麼建議,如果真的要說,那我大概會這樣說:
「不要對未來有太多的夢想和期待,把一切精神和專注都放到現在,現在順了,未來也就成了。」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您?
有任何的合作機會和邀約,請到我的Email:hoanmiciy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