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小關 關登元

他從街邊叫賣開始,做到全台知名素食早餐連鎖品牌

啟動成本
NT $40萬
年營收
是否盈利?
暫不公開

簡單介紹你&「得來素」。

大家好,我是 得來素(Derlife)的共同創辦人 關登元,認識我的人都稱我「小關」。

我們創立於2007年。因為看見素食的不方便,立志透過我們的努力,讓素食環境更方便,多元,解決吃素不方便,不好吃跟刻板印象的問題。

從一台小餐車出發,我們不斷嘗試不同商業模式。從開店,開連鎖店(目前 2025年 全台19家),到自建工廠,倉庫,自營電商官網,也嘗試通路上架,經銷販售,團購與外銷。希望透過不斷與不同的努力,實踐「建立新時代飲食文化,走出台灣引領世界蔬食風潮」。

我們會持續不斷的在這條路上努力著,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蔬食的行列。

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創業?

我的創業啟發來自於高職時讀的第一本商業書「郭台銘的五千億傳奇」。

因為我是讀機械科的,郭台銘是當時台灣首富,也是機械科出身,所以一直是我崇拜的企業家,也在當時種下了想當名企業家的種子。

接著高職畢業,我就與國中同學,也是得來素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昆蟲」,一起去考職業軍人。

在退伍前半年,我們討論著要做什麼?

因為不同科系出身,所以要找到能一起的工作也不容易,所以我就約他不然我們一起創業吧!!

就這樣種下了創業的契機。

當時我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想說做吃的門檻比較低,但也是要做點跟別人不一樣的。因為我爸媽吃素,我也曾嘗試吃素,但每次都因為不方便而中斷,讓我深刻感受到素食的痛點。

我們也發現,平常在街頭隨處可見的連鎖早餐店,幾乎都沒有素食選項。這讓我們意識到,也許可以嘗試打造一個以素食為主的早午餐連鎖品牌。如果真的能做到幾百家門市,應該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就這樣,我們踏上了這條創業之路。

「得來素」創辦人 關登元(右)和 共同創辦人 (左)

創業初期做了什麼?籌備多少時間、資金?

在確定要做素食早餐店後,我們開始評估要用哪一種型態開始。

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經驗,直接開店風險很高,所以當時我們就評估了「路邊攤」、「餐車」、「店面」三種方式

路邊攤覺得太俗氣了,店面又怕風險太高,所以最後我們折中,選了「餐車」作為我們一開始的啟動方式。

當時其實我們兩個當職業軍人是各存有一桶金的,一人有100萬的存款,我們一人先拿出了20萬來當創業啟動金,其他的就當個人生活的儲蓄。

現在想想這個決策是對的,因為初期我們實在沒賺到什麼錢,都在吃老本,還好老本夠多,又都還沒有家庭,所以開銷不高,就這樣讓我們活了下來。

40萬的啟動資金,我們去買了一台二手的餐車,然後拿去給人家改裝,買一些簡單的設備,初期我們只賣了四樣東西,我媽媽教我們煮的麵線,我媽媽包的水餃,還有紅茶跟豆漿,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創業旅程。

「得來素」創業初期餐車

怎麼找到第一批客戶?

我們第一個據點選在台中潭子慈濟醫院外。當時覺得醫院人潮多,應該會有不錯的生意,結果卻發現,醫院裡本身就有餐廳,加上吃素的人多半直接在院內用餐,反而很少人會特地走出來買我們的素食早餐。

眼看客人不如預期,我們只好轉變做法,開始在路邊主動叫賣,靠著鞠躬和親切問候一個一個招攬客人。那時我們還穿著剛退伍的迷彩服,想讓人看到年輕人也能腳踏實地、願意努力創業。坦白說,一開始心理壓力真的很大,要站在街邊招呼陌生人、鞠躬拉客,真的很拉不下臉,但我們知道:不跨出去,就不會有人知道我們在這裡

就這樣,一邊摸索一邊嘗試,靠著真誠和主動慢慢吸引了一些過路客。當地的人也漸漸開始記住我們、願意來買我們的早餐。眼看生意慢慢有起色,卻在兩個月後因為人流影響交通,開始被檢舉,最後被警方勸導不得不離開。

於是我們決定轉移陣地,搬到潭子比較熱鬧的夜市用地擺攤。那邊靠近加工出口區,上班族多、人流穩定,租金也相對便宜,而且早上擺攤也沒問題。就在那裡,我們又撐了大約十個月,一邊磨練手藝和經營的細節,一邊慢慢累積起第一批穩定的客人,也一點一滴存下了資金。

「得來素」第一間店面

怎麼從餐車搬到店面的?後來開始加盟的?

差不多開始的一年後,剛好有個朋友的早餐店要收起來,店裡的吧檯、冰箱等設備都還在,他很夠義氣地說只要一萬元就願意頂讓給我們。我們自己再花了六萬多塊做招牌、更換二手設備和簡單裝修,全部加起來總花費不到七萬元,對當時還是小本經營的我們來說,這筆投入是我們勉強負擔得起的。

就這樣,我們的第一間店面,終於開張了。

後來,我們先開了三間直營店。

那時候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我跟搭檔一人負責一間,第三間則交給原本一起打拼、表現穩定的老員工擔任店長。

這段時間也讓我們有機會把經營流程整理得更清楚,把 SOP 和系統建立起來。因為素食早餐在當時非常稀缺,我們開店面後就有許多人問是不是能夠加盟。

我們一開始也不會做加盟,所以就先請想加盟的人來我們這邊做看看,做的順手,真的確定想要開,我們才把店轉給他們,變成加盟模式,就這樣開始了開放加盟的道路。

但開放加盟也不是那麼順利,還是有失敗的經驗,每失敗一次我們就停很久不敢開放,好好的調整系統跟營運模式才敢繼續放,後來營運模式比較健全,我們也比較知道怎麼做之後,才開始比較快速的開放了一陣子,開到了十幾家店的規模。

「得來素」第一間店面

一路以來遇到什麼困難?

創業初期,素食早餐的市場還很不成熟,供應鏈也不完善,很多我們需要的原物料不是買不到,就是不太符合需求。像是最基本的蛋餅皮,市面上的供應商大多是葷素共線生產,讓我們很擔心交叉污染的問題;就連黑胡椒醬這類常見的調味料,也很難找到口味適合、能穩定供貨的素食版本。

再加上當時我們規模小、訂量少,廠商也不太願意配合客製,就算開放接單,一次的起訂量可能就是幾百斤,對我們來說根本做不到。

後來我就決定自己買機器回來慢慢研究,從零開始學做蛋餅皮。從原料開始,一步一步嘗試怎麼做出全素又好吃的版本。也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們後來乾脆開始自製更多食材,像是素熱狗、素漢堡排、漢堡麵包等等。

這條路走來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也吃了不少苦,但回頭看,這些累積其實也變成我們品牌的重要底蘊。2018 年左右,我們買下了一座小工廠,開始自己生產這些食材,雖然規模不大,但總算能掌握產品品質,也讓我們在日後的擴張上多了一點底氣。

「得來素」自行研發素炸雞腿

創業前幾年,我跟我 partner 每個月領一萬元的薪水左右,這樣的狀態大概持續了三年。因為當時沒有家庭負擔,加上對花費本來就不重視,我就盡量把開銷壓低,把資源優先留在事業上。

我們知道這是階段性的選擇。創業初期本來就不是以領薪水為目標,而是希望把事業慢慢做起來,把基礎打穩。

現在回頭看,那段時間的資源運用方式,讓我們在沒有外部資金的情況下,還是能持續調整方向、改進流程,也累積了不少實戰經驗。它不是最光鮮的階段,但對我們後來能夠擴張、穩定營運,有很大的幫助。

「得來素」主動出擊,在路上用機車擺攤

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商科背景,也沒受過正統的商業訓練。所以創業初期,我常常是店關門後,直接搭客運上台北去上創業課程。下課再搭末班車回台中,隔天一早照樣備料、開店。

那時候真的很拚,只要是對經營有幫助的內容,我都願意花時間去學。財務、品牌、系統管理,能理解多少就吸收多少,慢慢補足自己在經營上的知識缺口

在我們開始規劃加盟體系的時候,也找過加盟顧問來協助建立制度、設計加盟合約、擬定 SOP。雖然中間也有過調整和摸索,但這些過程後來都變成了我們穩定複製門市的重要基礎,讓我們不只能顧好自己,也有能力協助夥伴把店經營好。

「得來素」陸續擴展加盟店

開始開放加盟之後,確實遇過一些不愉快的經驗,也讓我們對後來的加盟策略變得更謹慎。有一次,一間加盟店為了省成本,私自更換廠商。雖然出發點是希望節省開支,但結果卻影響了產品品質與顧客體驗,甚至連帶損害了品牌整體形象。

當時我很難不生氣,但後來也學會了更冷靜地面對這類問題。因為情緒解決不了事情,真正重要的是合作一開始雙方是否有把話說清楚。我們現在都會在合作前先講明遊戲規則:哪些部分可以因地制宜、哪些是品牌底線絕不能碰。如果違反,就會直接終止合作。與其勉強維持一段會拖累品牌的合作,不如乾脆利落地分開。

後來我們也請了加盟顧問,幫忙建立制度,包含門市訓練、SOP 編寫與督導制度的安排等。一路走來,我們在加盟這塊一直採取謹慎態度,因為我不希望把太多心力花在處理人際問題上。我始終相信,加盟應該是一種雙贏的合作關係,雙方理念契合、制度穩定,才有可能走得久、走得好。

怎麼會開始做電商?

大約在 2015 年,電商開始慢慢崛起,我注意到很多品牌都陸續投入。我自己本來就對網路行銷很有興趣,所以也開始邊學邊嘗試,在我們的官網上加了購物車功能。

一開始沒有急著上架商品,只是想看看市場反應。但後來心想,不如試試,就先放了冷凍水餃,沒想到真的陸續有訂單進來。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我們的產品在線上也行得通,而我們有自己的工廠和量產能力,剛好能支撐這樣的模式。

當時也有夥伴建議我把重心放在實體門市,不過我認為,既然我們有工廠、有研發、有產能,不做電商其實蠻可惜的。實體店多少會受到商圈限制,但電商能突破地域界線,讓我們把好的產品送到全台灣,甚至海外消費者的手上。

於是我們就開始陸續把店面吃得到的商品搬上線,後來也延伸出年菜和素肉粽系列,讓原本只能在店裡品嚐的味道,也能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現在電商也成為了我們一大收入來源。

「得來素」電商平台截圖

是如何行銷實體店面?

我們選實體店址的時候,會先看幾個重點:人口密度、是不是住商混合區、周邊有沒有大樓或商辦。因為這樣的地段,平日上班族多、假日有家庭客群,能讓來客量比較穩定。我自己也很注重動線,像是絕對不會選在要繞路才能到的巷子裡,因為消費者習慣一旦養成,其實是很難改變的。除非你有很大的預算強推行銷,否則順著大家的生活習慣去設點、去經營,會比較有效。

我們也從一開始就很重視社群經營,像 Facebook 粉絲團是早期就建立起來的工具。後來我們幫加盟店做區域型廣告曝光,協助他們在本地社區累積聲量。最近這幾年則加入短影音策略,不但讓品牌更有辨識度,也幫店面吸引到不少新客。

總結來說,店面一旦有固定的客流,其實行銷上就不用做太多花費。

是如何行銷電商?

我們現在在做電商,基本上就是三大塊:廣告投放、直播、還有團購合作。這三個方式各有特色,搭配得當可以讓產品在線上有很好的曝光與轉換。

廣告投放這塊,我們會用 Facebook、LINE 這些平台下廣告,廣告內容會分為兩種:一種是主打「轉換」的,也就是直接引導消費者下單;另一種是「互動」導向的,希望提升品牌的能見度與討論度。這些素材我們通常會搭配短影音來製作,因為現在消費者習慣用手機滑影片,比圖文更有效。我們會放寬受眾設定,讓系統用 AI 去幫我們優化,這樣效益反而比較好。

直播的部分,我們通常會選在特定檔期,例如端午、過年前後推出年菜或應景產品時,安排連續幾天直播。直播的好處是可以即時互動,也可以快速建立信任。我們也會把直播內容剪成短影音,後續再拿來當廣告素材使用。

至於團購,我們會找一些理念相近的團購主合作,讓他們試吃之後推薦,這種「口碑式推廣」的效果也很好。

創業以來營運的情形如何?

目前我們的營運模式有三大區塊:實體門市/電商/B2B產品經銷與通路

佔比上大概是 3:3:3 左右。

我們一直讓公司的收入來源是多元的,避免單一渠道發生變化而對現金流影響太大,經營策略上也會相對靈活,但缺點就是要投資的範圍會比較廣,必須針對每一塊商業模式不斷的優化跟迭代。

經營上2017年以實體門市經營為主,電商雖然 2015 年開始接觸,但前期都算在打磨階段,打磨產品,打磨模式,後來因為找到端午商機,開發了可量產的素粽,才讓我們電商業績有比較大的突破,後來從端午商機嗅到這種節慶檔期剛需非常強,開始延伸到年菜,光這兩個檔期就讓我們業績有重大突破。

每年端午大概能賣20萬顆素粽,年菜也能賣到1500組左右。

2022年左右開始接觸短影音跟直播,透過這兩個行銷方式也慢慢讓原本居高不下的廣告成本開始下降,從整體的17%廣告成本下降到6%左右,這也讓我們整個成本結構有了大改變。

2024年的年菜我們開發了一隻純素的雞腿,用杏鮑菇做的,因為技術與口感上有別於一般傳統的素料跟口感,所以頗受好評,接著我們就把這隻商品拿出來獨立操作,在素食市場上也造成了一些轟動跟聲量,讓我們2025年上半年營運成長了近60%,算是創業以來比較大幅度的成長動能,接下來也會努力將這隻商品推向更多的通路,還有努力發展外銷市場,往海外走。

「得來素」 咔脆G腿(純素)

未來有什麼預期?計畫如何擴展規模?

未來展店的部分還是會持續,以台灣的市場量我們依然認為素食早午餐開到上百家是一定有那樣的市場的,但我們會穩健的開,有好的經營者出現才會開放授權加盟,讓門市穩定的擴張。

2025年我們也投資了新的倉庫,接下來會擴充生產的產能,讓端午素粽跟年菜都能有更大的生產量體去提高營收,咔脆G腿的部分會是今年重點操作的商品,提升包裝,積極的參展,讓更多人嘗試到並且願意經銷,往海外外銷。

「得來素」店內實拍

如果我想創業但目沒經驗,我該怎麼做?

產品/定價/TA(target audience 目標客群),這三大定位一定要先找出來,要先從小模式開始測試起,我們稱為找到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簡單的可行產品)。

要很清楚你的顧客群是誰?為什麼購買?把這個動機找出來後,再去思考「哪裡有這群人」,用各種方式去找到這群人。

網路行銷一定是最快的方式,所以我會非常鼓勵一定要了解社群,先建立能線上成交的流程。

如果要做的是餐飲,那 TA 定位出來後就是要找到適合的商圈,我依然會建議初期先不要用開店的模式做,可以像我們一樣先用攤販或餐車的模式做,這模式並不一定是永久,而是磨練經驗,磨練自己的市場敏銳度,也了解創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會想和剛創業的你說什麼?

我會跟他說,感謝你當初做的這個決定,雖然一路上都很辛苦很累,但也因為當時的這個決定讓我們踏上創業路,能做出有價值跟意義的事業,讓更多吃素的人更方便,這是一件很棒的事。

你也改變了很多人對於素食的看法,這是一個很棒的歷程。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我們希望找到更多願意一起為蔬食/素食產業努力的人,希望心中也是想讓素食環境更好,有想要學習經營管理,有企圖心的幹部。

目前營運部尚有缺「營運督導」、「店長」、「副店長」、「正職人員」、「計時人員」,在餐飲有經驗的朋友都歡迎找我們洽談,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素食環境更好唷!!

另外因為最近有投資新倉庫,也需要「物流士」

歡迎以上人才與我們聯絡。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你?

「得來素」創辦人 關登元 個人 Facebook 帳號

你會喜歡的其他專訪......

免責聲明
本文雖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內容並非為當事人直接口述,部分可能經由「創業火苗」編輯團隊整理與修訂。我們旨在忠實呈現故事本質,並以清晰流暢的形式傳達予讀者。

網站所呈現的財務數據、營收金額及其他數值僅供參考,內容可能包含估算、預測或近似數據,並不代表實際財務報表。本網站不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相關資訊僅作為一般性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財務、稅務、法律建議。讀者在解讀相關內容時,應自行判斷並進行進一步調查或諮詢專業人士。

特此說明,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訂閱電子報

我會不定時分享網站上最新的文章、創業點子、和我一路架設這個網站學到的事。如果想要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消息,就在下方留下你的資訊吧~
創業點子
全新文章
創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