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連鎖健身房教練,現在自己創辦健身和皮拉提斯品牌

啟動成本
NT $750萬
年營收
是否盈利?
NT $4000萬

簡單介紹你&你的品牌

大家好,我是鄭承甫 Steven,是「Brick Box Fitness 健身房」與「Citta Pilates 皮拉提斯」的創辦人。

目前我們的據點位於新竹市區與竹北,提供健身、皮拉提斯、一對一私教與團體課等多元課程服務。

雖然我們的課程價格不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但我們以更高標準要求我們教練的專業水準,同時也藉此篩選出真正願意認真訓練的學生。

我們所有教練都需要通過品牌內部的系統化訓練:BBF Formation 教練養成計畫,內容涵蓋技術、銷售與思維訓練,層層磨練,確保每位教練都能獨當一面。

我不想打造一群只是會上課的教練,而是能帶動現場氣氛、能做出成績,也能思考自己品牌定位的團隊。

目前,我們三間店面的年營收約為新台幣 4,000 萬元。未來三年,我們的目標是拓展至 10 間以上據點,並持續優化 SOP、教練訓練系統與營運獲利模式,打造可複製、可擴張的品牌體系。

我認為不管是好身材,還是好事業,都不是一天就能蓋出來的。「Building Dreams, Brick by Brick|一磚一瓦,築夢未來。」這不只是我們品牌的理念,更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Brick Box Fitness 和 Citta Pilates 創辦人 鄭承甫 Steven

什麼契機讓你開健身房?

我大學主修運動相關科系,學生時期就從事游泳教練與救生員的工作。畢業後,我進入健身工廠短暫任職三個月,隨後轉往 World Gym 接受更完整的教育訓練,這段時間不僅紮實了我的專業技能,也讓我快速累積實戰經驗。

但在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我開始問自己:「我所學的這一切,在離開這裡後還有價值嗎?」

於是,我帶著我弟,離開台北來到新竹,進入朋友的健身房,想更接近團隊管理、培育人才,和協助整體優化。

然而,現實與期待有所落差。當時的老闆並不鼓勵我去教導人才或分享經驗,他說:「我不需要太聰明的教練。」這句話成了我創業動念的引爆點。我不只是想當一位專業教練,而是想打造一個能培養教練、激發潛力的團隊與制度。

那時候健身市場競爭激烈,大型連鎖與高端俱樂部林立,但我看見一個被忽略的區塊:中小型工作室市場。於是我選擇從一間僅 90 坪的小型健身工作室起步,開始了我的創業之路。

BBF 標語:「Building Dreams, Brick by Brick」

在眾多健身房中,怎麼做出差異化?

我們的差異化策略很明確:

我們解決的問題不只是「讓人健身」,而是回應市場上「缺乏教練人才長期養成系統」、「過度業績導向而忽略教育本質」的痛點。

這條路不快,但我相信,真正能撐下去的品牌,不靠話術,而靠制度、文化與信任。我選擇的是一條走得慢、但走得遠的創業路。

Brick Box Fitness 店面

創業初期投入多少資金?做了什麼事?

創業初期的啟動成本,其實來自我自己加上三位相信我的學生,總共約新台幣 750 萬元。

那時候我提出這個想法時,他們也很支持一直推動我執行,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肯定。這也讓我更堅定: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我跟願意相信我的人一起築夢的開始。

當時主要的成本大多花在裝潢和器材,這兩項大約就用了 650 萬元,另外還有租金、人力等基本營運支出。

在器材挑選上,我一開始就設定要選「好用且耐用」的大品牌,因為我要做的是長期經營的品牌,這種東西不能省。器材就是教練的工具,你給教練什麼樣的工具,就會做出什麼樣的課程品質。

至於店面的挑選,第一間店我當時還沒什麼知名度,所以會挑沒有其他健身房、密集度較低的區域,避開直接競爭。

創業初期遇到了哪些挑戰?是如何克服的?

最困難的,其實不是市場競爭,而是內部角色的轉換與心理壓力。

過去我是教練、是員工,但創業後,身份突然變成老闆,必須面對裝潢、水電、稅務、合約、團隊管理、甚至學生的客訴。幾乎每天都在處理從未接觸過的難題,不斷「解鎖」新挑戰。

更現實的是,一開始真的沒有人相信你。我還記得,當初邀請一些夥伴加入時,有人直接對我說:「你做不久啦。」這句話會卡在心裡,但我選擇把它當作前進的燃料。

我們撐下來,靠的是堅持,還有不怕犯錯的勇氣。只要發現問題,就立刻調整流程、傾聽學生反饋、開會檢討。我們幾乎每個月都在修正 SOP。我們從來不是最完整的團隊,但我們一定是最願意優化的。

還有一件我認為非常關鍵的事:
從創業第一天起,我就把這個品牌當成一個事業來經營,而不是副業或單純的興趣。正是這樣的心態,讓我能夠撐得住,也走得穩。

Brick Box Fitness 內部環境

如何找到您的第一客戶?怎麼推廣品牌?

當時我們沒有預算開發系統,最一開始是靠 Google 表單 來處理課程登記與回報,搭配 Instagram 持續輸出內容,像是學生的訓練片段、團隊日常,以及實用的健身觀念影片。

除了每天更新內容,我們也針對特定貼文投放小額廣告,把精準受眾導流回 Instagram 帳號。慢慢地,這些影片與分享成為我們的品牌聲音,不只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也吸引了第一批學生與第一批合作教練。

我們目前也是持續以 Instagram 作為我們行銷的管道,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品牌。

怎麼擴展到皮拉提斯教室和第二間健身房?

從一開始,我的目標就不只是開一兩間店,而是要一步步拓展到10間、20間。只要公司獲得穩定的獲利,我就會立刻開始尋找下一個場地。

對我來說,最重要就是打造出完善的SOP和制度,而這些制度一旦穩定下來,不僅能吸引外部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加入,對內也能讓資金自然流入。

我們在內部會把櫃檯流程、營運管理、員工訓練和危機處理等每一個細節都設立清晰的標準,還包括了一個完整的素人轉職系統。教練從銷售、上課、應對到理解公司文化的每一步,都有具體要求,讓每個人都能循序漸進地成長。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擴展到皮拉提斯教室,這其實是基於我對市場的觀察。整個市場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特別是女性消費者對於生活品質、外在形象和健康意識的提升有明顯趨勢。這成為我們進入這個領域的第一個關鍵原因。第二個理由是我希望能提早進場。早期進入市場,讓我們有更多的試錯空間和調整彈性,也能搶先佔據市場份額,建立品牌的先行者優勢。

至於選擇場地的策略,一開始我們會選擇避開競爭者,選擇那些密集度較低的區域。但隨著時間推進,我們的策略逐漸改變,開始主動挑選那些周邊已經有健身房的區域。因為我們有信心,讓學生比較過後,會發現我們的優勢。讓市場來決定成敗,也是一種自我驗證。

在人才培養方面,很多都是透過教練內部晉升,當然,也有不少是透過教練介紹,或者被我們在IG上展現的公司文化吸引而主動加入。

當然,擴點過程中並不會一帆風順,像是場地大小不合、噪音干擾、法規限制等問題,時常會出現。但坦白說,這些問題沒有什麼速成的解法,更多的是慢慢來,一個一個解決。

Citta Pilates 內部環境

目前營運 & 未來規劃

目前在新竹已有三間門市,年營收約為新台幣 4,000 萬元。

接下來我們預計在新竹地區將健身房擴展至四間,皮拉提斯教室也將增加至四間,讓不同區域的學生都能就近接受一致品質的專業訓練服務。

待新竹據點穩定後,我們的下一步將前進台中與林口,逐步擴展品牌版圖。同時也會持續優化 SOP、教練養成系統與營運模式,打造可複製、可擴張的健身事業體系,讓更多優秀的教練與學員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舞台。

如果我也想創健身房沒有經驗,我該怎麼做?

先去大型俱樂部和工作室歷練。

你必須先了解業界的運作方式,感受體制內的壓力、標準與流程,那會成為你未來創業時的基礎。而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銷售。

不論你教得多好,沒有銷售力就無法真正累積學生、維持營運,這是我認為在創業前最該補足的一環。

會想和剛創業的你說什麼?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流的每滴汗、熬過的每個夜、處理的每一場突發, 都在為你築出自己的高度。

而創業真正的本質是: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當你看到夥伴越來越強、學生越來越自律、團隊越來越穩, 你會知道:他們的成功,就是你存在的價值。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怎麼聯絡你?

如果對我們品牌有興趣,可以聯繫我們的instagram

brickbox.fitness 健身房
citta.pilates 皮拉提斯

你會喜歡的其他專訪......

免責聲明
本文雖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內容並非為當事人直接口述,部分可能經由「創業火苗」編輯團隊整理與修訂。我們旨在忠實呈現故事本質,並以清晰流暢的形式傳達予讀者。

網站所呈現的財務數據、營收金額及其他數值僅供參考,內容可能包含估算、預測或近似數據,並不代表實際財務報表。本網站不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相關資訊僅作為一般性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財務、稅務、法律建議。讀者在解讀相關內容時,應自行判斷並進行進一步調查或諮詢專業人士。

特此說明,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訂閱電子報

我會不定時分享網站上最新的文章、創業點子、和我一路架設這個網站學到的事。如果想要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消息,就在下方留下你的資訊吧~
創業點子
全新文章
創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