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辦了年賣三萬磅豆的咖啡品牌

啟動成本
NT $20萬
年營收
是否盈利?
NT $1000萬

簡單的介紹你&「Mr Bean & Afei」

大家好,我是鄭文權,大家也可以叫我豆豆。

我和夥伴 Chialing一起創立了「Mr. Bean & AFei」,我們是一個由雙 Q Grader 國際咖啡品鑑師共同監製的咖啡品牌,希望透過我們對咖啡的專業,提供穩定又有風味的咖啡豆選品。

我們主要的服務內容和收入來源包括:

1. B2B 的咖啡豆供應。我們與全台上百家咖啡廳、餐廳、複合式餐飲業者有長期穩定的合作,提供義式配方豆、單品豆,甚至根據店家需求客製烘焙曲線。我們也會提供基本的風味校正與沖煮建議,協助客戶穩定店內的咖啡品質。

2. B2C 的零售銷售。我們在蝦皮、MOMO、Pinkoi、iOPEN MALL、酷澎 Coupang 等平台上架,也會因應不同季節推出冷萃包、濾掛組合、節慶禮盒等商品。在基隆的門市除了販售商品外,也提供現場試飲,讓客人可以實際體驗我們的咖啡風味。

3. 企業採購與禮盒合作。我們與許多企業福委會合作節慶禮贈,會根據需求提供客製提案,也能開立統編、配合 ESG(環境、社會和管治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預算規劃。目前中秋、春節的冷萃禮盒與濾掛咖啡組合是詢問度最高的品項,也有與其他品牌合作推出過聯名商品。

4. 是品牌設計與授權合作。我們很重視包裝設計的文化感,希望透過咖啡的載體呈現地方與風土的特色。例如「夜釣小卷冷萃」就是結合基隆的漁港文化所延伸出的作品,也因此有機會與地方政府、文創品牌、活動策展單位一起開發有趣的主題產品。

創立三年來,我們的年營收大約落在新台幣一千萬元左右,每年銷售的咖啡豆超過三萬磅,在蝦皮平台就累積了超過兩萬筆好評訂單。

這一路走來,我們始終抱持著一個信念:不追求規模最快的擴張,而是穩穩地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到位。希望讓每一位喜歡咖啡的朋友,都能在我們的產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味記憶。

「Mr Bean & Afei」創辦人 鄭文權 豆豆

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創業?

我和 Chialing 原本並不是來自餐飲行業。過去我在消防工程公司擔任副理,Chialing 則是食品品牌的行銷經理,我們分別是機電工程系與資訊與管理系出身。這些年在職場上,我們長期處在高壓的營運與跨部門管理工作中,雖然累積了不少經驗,但也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其實正一點一滴被消耗。

直到 2022 年疫情後期,我們才真正停下腳步去思考:是不是可以把生活過得不一樣?

我自己一直對咖啡有很深的熱情,長年研究各種風味與沖煮技巧。Chialing 過去也曾擔任某咖啡品牌的行銷負責人,陪著那個團隊在短短三年內做到年營收三千萬。我們常常在閒聊中交換對咖啡的看法,也一起觀察台灣咖啡市場的變化,慢慢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機會點:臺灣咖啡市場雖已發展多年,但在「商用穩定供應」、「品牌設計」與「風味教育」這三個面向上,仍有很多可以被提升的空間。

於是我們決定離開原本熟悉的職場,從零開始,投入創業,創立了 Mr. Bean & AFei。品牌從 B2B 商用咖啡豆供應切入,聚焦在提供風味穩定、品質可靠的選豆與烘焙,接著才慢慢擴展到 B2C 零售、禮盒開發,以及結合 ESG 永續理念的設計商品。我們想打造的,不只是一個賣豆子的品牌,而是一個能讓人透過咖啡重新連結自己與生活的媒介。從一杯咖啡開始,讓日子變得更踏實,也更有感。

「Mr Bean & Afei」精選咖啡豆

創業初期做了什麼?籌備多少時間、資金?

創業初期,其實我們沒有太多資源,也沒有外部投資,只有彼此的時間與一筆總共 20 萬元的個人存款。這筆錢主要拿來做產品打樣、包裝設計、初期製作測試以及架設官網。一切都從簡開始,採取小量試作、逐步驗證市場反應的方式前進。

我們的背景剛好能互補。我本身對選豆與風味測試比較熟悉,而 Chialing 則曾參與過品牌從零到三千萬營收的歷程,擁有視覺設計與電商實戰經驗。初期的品牌識別、包裝、官網建置,我們都是自己來,不外包、不代操,就是希望在有限預算內做出自己的樣子。

咖啡豆方面,我們透過原先熟識的生豆商與烘豆師合作,以每個豆種的特性代工烘焙,自己進行風味測試與嚴格品管。逐步調整出幾支適合市場的配方後,才開始販售商用豆、濾掛包與冷萃包。隨著銷售穩定成長,我們也逐漸組建品管團隊,並加入 Q Grader(國際咖啡品鑑師),進一步強化產品的一致性與專業性。

在工具與營運系統上,我們用的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組合。官網是用 QDM 架設,整合物流與金流系統。設計與社群素材是靠 Adobe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 完成。訂單與品項管理用 Excel,自媒體經營則靠 Facebook、IG 和 LINE 一步步累積關係。

雖然剛起步的日子真的很辛苦,但也因為是兩個人一起從零做起,我們更能理解每個環節的細節與挑戰,也更知道怎麼把資源花在刀口上。

「Mr Bean & Afei」精選咖啡豆

是如何找到第一客戶?

我們的第一批產品,其實就是先從電商開始。

那時沒有實體門市資源,也還沒累積太多曝光機會,我們選擇在蝦皮購物、露天拍賣和自建官網上架販售,透過電商平台的基礎流量,加上蝦皮廣告與 Facebook/Meta 廣告的導流,慢慢去找出對我們品牌有興趣的客人。

創業初期遇到什麼困難?

老實說,創業最一開始最難的事,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找到第一批願意相信我們、願意下單的真實客戶

一開始我們還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實體門市,也沒有曝光資源,在競爭激烈的平台環境中,要讓完全不認識我們的消費者買單,是非常現實的挑戰。我們的做法是從小量出貨開始,先穩定品質,再設計合理的售價與視覺包裝,同時把商品頁做到完整清楚。前期價格設定相對親民,每磅毛利大約落在 15–20%,以平台金流為主,我們的心態也很單純:「先求活下來,再慢慢優化。」

當時正值疫情尾聲,市場看似穩定,但其實變化比想像中快。2022 年解封後,消費者開始大量回流實體通路,線上電商瞬間轉為紅海,不但競爭變激烈,連廣告成本也一路飆升。更難的是,我們原本投入心力經營的 PChome 個人賣場、商店街、Yahoo 超級商城等平台,也在同一時間陸續關閉,過去累積的商品與曝光資源幾乎歸零,對一個剛起步的品牌來說,是很實際的壓力。

但也正是這樣的劇變,讓我們更確定要走「線上與實體整合經營」的路。除了繼續穩定經營 Shopee、MOMO、Pinkoi 等平台,我們也決定開設屬於自己的門市。2024 年,我們申請了青創貸款,取得 60 萬元資金,投入基隆門市的裝潢與設備建置,讓顧客可以實際試喝、現場購買,也進一步強化與在地客群的連結與黏著度。

隨著品牌逐步建立,我們也同步調整產品結構與定價策略,將毛利拉回更適合長期營運的標準。利潤則投入在幾個重要環節,包括新品開發(像是商務禮盒、節慶包裝)、營運設備升級(例如自動包裝設備),以及原物料與包材庫存的建立,確保供應穩定。

這些看起來像是營運細節,但對我們來說,正是一步步把品牌打穩的基礎。我們相信,從找第一位顧客開始,每一小步都是累積,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Mr Bean & Afei」實體店面

是如何行銷「Mr Bean & Afei」?

我們在創業初期,並沒有太多行銷預算,因此從一開始就設定了「精準、小步快走」的策略,聚焦在三個方向:電商廣告投放、社群視覺經營,以及品牌內容的溫度。

首先是在蝦皮上廣告投放。我們針對「咖啡豆」、「濾掛包」等轉換率較高的關鍵字設定廣告,目標不是一開始就衝高營收,而是先累積真實評價與回購的第一批顧客。因為預算有限,我們很在意每一筆廣告費花得是否值得,會持續根據銷售回饋去優化素材、標題與設定,希望把每一筆流量都導回真正有興趣的族群。

第二個方向是社群經營。我們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經營上,重視品牌的視覺一致性,從包裝到攝影、文案,都希望讓顧客第一眼就能記住 Mr. Bean & AFei 的風格與味道。同時,我們也會配合節氣推出不同主題的內容企劃,像是冷萃包在夏季的應用、秋冬搭配點心的濾掛推薦等,試著讓內容與生活場景產生連結,讓品牌不只是「賣咖啡」,而是陪伴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三則是建立信任。我們積極與 KOL/KOC 合作開箱體驗,把真實的回饋帶入社群,放大口碑聲量,也讓潛在消費者能透過第三方更快速理解我們的產品特色。2024 年我們也很幸運地入選了 K STAR 年度品牌,透過官方活動與媒體曝光,擴大品牌的認知度與信任感,這對一個剛創立不久的小品牌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不過,行銷這條路並沒有一路順風。創業初期正好碰上疫情解封,電商紅利退場,我們原先仰賴的蝦皮流量與廣告轉換明顯下滑,甚至多個平台如 Yahoo 超級商城、PChome 商店街也相繼關閉,過去花了很多時間經營的內容與通路也隨之消失。

那段期間我們真的深刻體會到,行銷不能只依賴流量紅利或工具,而是要回到本質——品牌價值與顧客關係。於是我們慢慢把重心轉回產品本身與品牌體驗,開始更重視內容的深度、顧客的回饋,以及與在地的實體連結。

現在,我們的行銷策略已轉為以「品牌 × 在地連結 × 顧客經營」為核心,從線上導流到線下體驗,再透過實際的互動與服務,培養回購與推薦。也許不像早期投廣告那樣見效快,但這樣穩扎穩打的方式,反而讓我們找到更穩定的成長動能。

「Mr Bean & Afei」服務門市顧客

創業以來營運的情形如何?

創業至今,我們的營運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從 2022 年的創業初期,到 2025 年持續深化品牌與拓展市場,逐步建立起屬於 Mr. Bean & AFei 的成長軌跡。

2022 年是品牌的萌芽期,年營收約 150 萬元,毛利率約 15%,當時以蝦皮等電商平台為主要通路,搭配約 10% 的廣告投放預算,透過濾掛包與冷萃包等小包裝商品測試市場反應,並快速累積初期評價與顧客基礎。

到了 2023 年,隨著電商紅利退潮,我們進入轉型期,年營收提升至約 500 萬元,毛利率來到 18–20%,廣告占比也略增至 12–15%。這一年,我們著手佈局品牌官網、開設基隆門市,並取得青創貸款,投入營運基礎建設,同時開展企業禮盒與商用豆的合作,讓營運從單一通路走向多元分流。

2024 年為品牌的穩定成長期,年營收預估達到 1,000 萬元,毛利率提升至 22–25%,廣告佔比則因轉換效率提升而降低至 8–10%。我們成功入選 K STAR 年度品牌,並推出文化冷萃禮盒,進一步強化品牌設計與市場認知度。當年度的收入結構以電商平台為主(約佔 75%),實體門市與企業採購各佔約 10%,展會與市集臨時銷售則約佔 5%。

展望 2025 年,我們將進入擴展與品牌深化期,預計推出以文化為主題的商品系列,如「夜釣冷萃禮盒」,並持續參與大型展會活動,擴展至觀光通路與跨境電商平台。同時,我們也會加強 ESG 設計導向,結合地方文化,深化品牌在市場中的價值定位,並進一步推進北北基與桃竹等新城市的據點拓展,朝向區域型品牌發展邁進。

這四年來,我們一步步從線上走到線下,從產品賣點進化到品牌溝通,雖然過程充滿挑戰,但也讓我們累積了扎實的市場經驗與穩定的營運基礎,現在的我們,更能用穩健的步伐,迎接下一個成長階段。

「Mr Bean & Afei」夜釣冷萃禮盒

經營「Mr Bean & Afei」有遇到過什麼重大挑戰?

在創業的這幾年裡,我們在營運、行銷與管理三個面向都遇過不少實際挑戰,也是在一次次的調整中,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節奏與營運模式。

營運方面,最明顯的困難發生在品牌進入成長期、成功打入韓國電商平台「酷澎(Coupang)」之後。雖然平台上架不久就帶來了大量訂單,短時間內我們的出貨量暴增,但也同時讓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備貨壓力。由於咖啡豆、包材與物流都需先行採購與安排,龐大的前置成本讓我們一度出現現金流緊張的情況,甚至差點無法按時出貨。

那段時間我們壓力非常大,但也因此學會了更快做出反應。為了填補資金缺口,我們緊急評估並申請了政府的「小頭家貸款方案」,順利貸得 200 萬元營運資金,才能完成那批大宗訂單的備貨與配送。同時,我們也將公司實收資本額增資至 100 萬元,一方面強化財務結構,另一方面也提升公司信用條件,為接下來的規模擴張預作準備。

「Mr Bean & Afei」酷澎 Coupang 官網

未來有什麼預期?

隨著品牌逐步邁入穩定成長階段,我們已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擴展藍圖。目前的目標,是進一步強化品牌在地經營與體驗價值,同時拓展產品線與顧客觸點

預計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於基隆市區購入第二間實體門市。新門市將不僅僅是販售據點,更將定位為以精品咖啡為核心的品牌體驗店,透過風味試飲、沖煮教學與風味導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咖啡背後的專業與文化,同時提升品牌的黏著度與品牌價值感。

此外,我們也預計在今年第四季推出全新商品線,將原本以熟豆為主的產品結構,延伸至「精品生豆的小包裝銷售」,服務更多對咖啡有興趣的居家烘豆者、小型業者與咖啡教學市場,擴展產品的應用面與客層觸及深度。

我們期望未來三年內,能逐步完成:

透過實體與線上整合、產品與體驗並行的策略推進,我們期望打造一個具備商業實力與文化厚度的永續咖啡品牌。

「Mr Bean & Afei」創辦人 鄭文權 豆豆

如果我想創業但沒經驗,我該怎麼做?

如果你也想創業,但目前完全沒有經驗,我會建議你先從一件很簡單但很重要的事開始:去找一個「不是只有你覺得好」的創業點子

很多人創業的第一步,常常是從「我自己喜歡這個東西」出發。但現實是,就算你再喜歡,如果市場沒有需要,那它就不會有價值。與其反覆優化你心中的想像商品,不如先去訪談你理想的客戶族群,問問他們現在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滿意嗎?有什麼還沒被滿足的地方?

這些回饋,才是真正能幫你縮短摸索期的關鍵。

創業不需要一開始就很大,也不一定要有全套的東西才上線。你可以從一個小產品、一張設計稿、甚至是一個試用體驗開始,先看看市場怎麼回應你。這些過程,才是真正在跟市場對話、跟用戶學習。

簡單來說:不是你想像市場,而是讓市場回應你。

「Mr Bean & Afei」嚴選咖啡

會想和剛創業的你說什麼?

「不要創業。真的,當個拿薪水的員工,人生簡單太多。」

當老闆不是更自由,而是24 小時都在責任裡醒著。不用打卡,卻沒有下班;不用向主管報告,卻每天對現實交代。

你以為會賺錢,但前幾年賺來的錢往往只是為了撐下去。

但是,如果再誠實一點,或許我也會對自己多說一句:「很累,但你會變成更真實的自己。」

創業逼你面對自己的極限,逼你學會對市場謙卑,也會讓你在熬過那些難熬的日子後,看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Mr Bean & Afei」自架官網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我們正在尋找「短影音創作者(Case by Case 合作)」

你喜歡剪片、熱愛構圖節奏,懂得如何在三秒內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那你可能就是我們想合作的夥伴。

我們是 Mr. Bean & AFei,由兩位國際咖啡品鑑師共同創立的咖啡品牌。從冷萃造型禮盒、地方風味企劃,到手沖教學與 ESG 禮贈提案,我們希望透過更有趣、更有記憶點的短影音,讓好咖啡被更多人看見、聽見,也記住。

如果你擅長用畫面說故事,願意與我們一起實驗、一起創造,歡迎私訊我們,聊聊你的想法與作品!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你?

Mr. Bean & AFei(豆豆先生與他的阿肥|咖啡供應商)

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們:

你會喜歡的其他專訪......

免責聲明
本文雖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內容並非為當事人直接口述,部分可能經由「創業火苗」編輯團隊整理與修訂。我們旨在忠實呈現故事本質,並以清晰流暢的形式傳達予讀者。

網站所呈現的財務數據、營收金額及其他數值僅供參考,內容可能包含估算、預測或近似數據,並不代表實際財務報表。本網站不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相關資訊僅作為一般性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財務、稅務、法律建議。讀者在解讀相關內容時,應自行判斷並進行進一步調查或諮詢專業人士。

特此說明,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訂閱電子報

我會不定時分享網站上最新的文章、創業點子、和我一路架設這個網站學到的事。如果想要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消息,就在下方留下你的資訊吧~
創業點子
全新文章
創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