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介紹你&你的企業
大家好,我是笙闆,是「淨淨」的創辦人。淨淨創立於 2017 年,是一個專注於居家清潔與母嬰洗劑的台灣品牌。
我們主打高濃縮、高效又環保的產品概念,從最初的抗菌液、清潔皂、胺基酸沐浴乳,到後來發展出完整的家庭洗劑系列。這些年來,品牌逐步發展,年營收突破兩億元。
在「淨淨」之前,我曾經創辦保健食品品牌「天泉草本」,主打順暢高纖飲,累積了第一批電商與行銷實戰經驗。我的職涯從業務起家,曾經做過保險、賣房,轉進生技領域,再踏入電商,是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品牌路線。

你的背景故事是什麼?什麼契機讓你開始創業?
我最一開始是做房仲、保險業務,後來因為朋友邀約、評估過後,轉行做保健食品。那時候跟朋友合夥做了一個保健食品的品牌,專門做保肝、葉黃素相關的膠囊。
真正想要做電商是在一次樂天市場的說明會。當時看到電商的數據規模後,才驚覺這條路有無限可能。
業務員一天能接觸的人有限,但電商是 24 小時、全年無休,廣告一打、文案一丟出去,觸及率就是成千上萬。所以我就和合夥人提電商的方案,但因為他想做實體,我們最後就各自分家了。
當時想說分家後,不要跟前合夥人賣一樣的產品。所以我就創辦了「天泉草本」,主打幫助排便順暢的高纖機能飲。
一開始什麼都不懂,想說就算賣不出去,我頂多繼續掃街去賣我們的產品。我同時也開始上電商相關的課程,想盡辦法搞懂這行。
當時「天泉草本」前七個月幾乎沒有收入,但我開始學寫文案、剪影片,把我的業務能力轉換成內容&網路行銷能力。搭上當時的廣告紅利期,第二年營收突破 4,500 萬,最高單月破千萬。這段經歷讓我看清楚了「品牌力+內容力+行銷力」的整合價值,也埋下後來做淨淨的種子。

什麼契機讓你創辦「淨淨」?
起因是因為我老婆生小孩,她購買大量殺菌產品,短短一週就用掉五六瓶。我心想這樣的消耗率太誇張了,就開始思考能不能有更濃縮、更環保、更省錢的選項。
於是我找了懂成分的朋友,測試出高濃度殺菌液,只要自己加水稀釋即可,用起來效果一樣,價格還能省下四五倍。我就決定,這東西我要自己做。我直接買了一百多萬的機器,找合法工廠代工生產。
當時我們決定將品牌命名為「淨淨」。取自「乾淨」的疊字,既呼應母嬰品牌常用的語感,也貼合我們「清潔、安全、安心」的品牌核心理念。

創業初期怎開發產品的?
其實我以前完全不懂。為了做保健品,我去上營養學、藥理學課程,找營養師指導。做洗劑更是靠自己到處問廠商。最後聯絡到三到五家工廠,反覆比較,抓出真正可靠的配方。
我們第二支產品「洗奶瓶精」是從我自己照顧小孩的經驗來的。當時發現洗完的奶瓶仍有異味,就自己研發一款食品級、好沖又不殘留的配方,結果推出後大受歡迎,在母嬰圈口碑爆棚。
後來產品線一路擴展到胺基酸沐浴乳、嬰幼兒專用清潔劑,最具代表性的發展是「洗衣精」系列。原本我們在團購中觀察到媽媽們最常買洗衣精與廚房清潔劑,但多數洗衣精不是太香就是殘留太多,也普遍有包裝笨重、不方便使用的問題。
我們針對這個痛點重新設計產品規格與形式,將「洗衣精」做成按壓式瓶裝,濃度高、使用量少、不需搬大桶子就能操作,甚至推出類似手洗劑的尺寸與規格,特別適合放在洗手台、嬰兒房、小家庭使用。
這種跳脫傳統思維的產品包裝與使用邏輯,顛覆了消費者對洗衣精「又大又水」的刻板印象,也讓淨淨在這個變化慢的品類中跑出自己的差異化。
這條產品線,現在已經是我們品牌的營收主力之一。

是如何行銷產品?
淨淨剛開始砸廣告找網紅,結果慘爆,一位當時很紅的網紅幫忙推廣,竟然零單。我才發現信任感是母嬰品牌最重要的資產,不能速成,必須建立內容與口碑。
後來我們自己拍影片、寫文案,我親自上場洗馬桶、洗水龍頭,做 Vlog 式的廣告,結果成效比 KOL 還強。
當粉絲社群有基本量後,我們辦了「全台找淨淨」活動,讓粉絲去實體母嬰通路詢問「有沒有賣淨淨」,製造消費者主動詢問的假象,讓原本不理我們的店家開始主動找我們上架。活動後短短幾個月,全台母嬰通路上架率衝到三四成。

現在想創業該怎麼找到合適的產品?
創業從來不是去找熱門題目,而是從你自己出發。找到那個你會抱怨、會不爽的點,代表這是還沒被滿足的市場需求。
品牌就是老闆性格的延伸。誠實、真實地做自己,吸引認同你的受眾,就能走得久。定位清楚了,行銷才有方向、產品才有信任,生意才會長久。
如果我想創業但一點經驗都沒有,第一步該怎麼做?
第一步建議還是找到市場需求&未被滿足的痛點。
再以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把這個痛點拆解到最基本的細節,像是
- 製造這些產品需要什麼材料?
- 材料為什麼賣得這麼貴?有沒有辦法比較便宜?
- 這些材料真的不能換嗎?有沒有其他更有性價比的做法?
接著再來考慮商業模式可以怎麼建立、圍繞著「產銷人發財」&「AI 大量溝通討論、交叉提問」,找出自己的盲區修正。
- 產(生產 / 產品):提供什麼產品/服務?如何生產、控制品質與成本?
- 銷(銷售 / 通路):產品要賣給誰?透過哪些通路與行銷方式?
- 人(團隊 / 組織):需要什麼人才?怎麼組織與激勵團隊?
- 發(研發 / 創新):如何持續創新與研發,保持產品競爭力?
- 財(財務 / 資金):成本、收益、資金流怎麼規劃與管理?
前期建議還是多上課,囫圇吞棗也沒關係,可以了解不同職業、角色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怎麼想,怎麼做。
如果遇到困難,其實在企業壯大以前,徵人不是太簡單,可以找人之前先找AI協助,也可以透過AI建構徵才文、教育訓練內容等等(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給年輕創業家的一句話。
創業路上,讓你贏的不是做出標準答案,而是問出更好的問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目前正在徵求 『行銷』、『業務』、『營運管理』人才。有興趣的話歡迎隨時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