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你&你的品牌。
我是 Howard,PROJECT 333(免費社群)和 PROJECT 666(付費社群)的創辦人。
PROJECT 666 專注協助創作者、專業人士、教練、顧問這一類擁有技能與內容潛力的人,打造可複製的變現流程與高信任的個人品牌系統。
我們不靠爆紅、不玩流量遊戲,而是透過一套專屬的「商業模型 × 收費流程 × 社群經營系統」,讓成員把自己原本會的事情,轉化為明確的服務與收費機制。簡單來說,我希望幫助他們把內容經營這件事,做得更有結構、更有方向。
我們每週會提供:
- 週會直播教學與策略回放(針對品牌、收費、漏斗、系統)
- 會員專屬討論區與案例教學區
- 每月一次主題式線上工作坊(包含銷售通話練習、內容腳本拆解、品牌診斷等)
- 社群陪跑機制與成就牆回報制度,幫助成員建立節奏與執行動力
- 實戰導向的作業挑戰與評比。
我不是只提供知識,而是打造一個能真正「有變現結果」的創業社群。
這個社群裡面聚集了一群非常認真想要經營品牌、打造自由事業的創作者。目前已經營運 10 個月,營收突破 150 萬台幣。

是什麼契機讓你踏上創業的路?
創業前,我的工作全是影像類型:拍廣告、活動紀錄、創業紀錄片、導演與剪輯。但在影視產業打滾幾年後,我發現這是一個容易被砍價、難以主導的產業。
我不想再依賴客戶給機會,也不想再接一次次沒有天花板的案子。
我想要創造自己的「商業作品」。
於是我開始把過去的經驗轉化成內容,說自己的故事,也開始研究怎麼幫助像我一樣的創作者:有價值、有能力,卻不知道怎麼穩定變現。
其實我那時候完全不是什麼行銷高手,也沒有創業背景。我只是有個念頭:「我不想一輩子等別人發案子給我。」
剛開始只是把自己接案的經驗拍成影片放上 YouTube/IG,分享我想講的、拍我想拍的,純粹就是覺得市場上的短影音很醜很沒質感,我一點都不想看。沒想到開始有人留言問我:「你可以教我怎麼做嗎?」
這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的經驗,是有價值的資產。」
但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賣課,連 landing page(一頁式銷售網站)、行銷漏斗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就很土炮地做:自己開 Zoom、自己設 Google 表單報名,連付款都是用轉帳的方式。邊做邊學、邊賣邊修。
後來我開始接觸一些國外的創作者,開始理解:「啊,原來這些背後有一套邏輯。他們不是只是拍影片,是在搭建一個能自動化變現的系統。」我才開始去研究什麼是 Funnel(行銷漏斗)、什麼是 Lead Magnet(誘因)、怎麼做自媒體行銷。
一邊拆別人的流程,一邊把自己的內容整理成系統,慢慢從一次一次的短期賣課,變成現在這套可持續經營的 Project 666 商業模式。
這才有了 PROJECT 666:一套教你如何用內容+課程+社群,打造一套能穩定賺錢的個人品牌系統。

創業初期做了什麼?怎麼找到第一位客戶?
2024 年 8 月,我正式啟動 PROJECT 666。最初的成本非常低,大約一萬塊台幣,主要花在軟體訂閱和架設 Skool 社群。一開始我完全沒下廣告,第一批學生都是從我原本經營的頻道和自己拍的短影音吸引而來的。
在兩週內,我透過 Skool 社群成功第一波變現,成交金額達到 30 萬元,當時一人報名費最低為 999 美金。
我用這批學生的學費,再投入課程優化。我會加入了一些更進階的學習社群,主要聚焦在像是線上課程、個人品牌經營、社群變現這些主題。裡面很多成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已經做到六到七位數美金營收的創作者與導師。
對我來說,這些社群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像是讓我「每天都在創業者節奏裡」的推進力來源。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待在對的環境。
我也因此快速提升了我的內容品質與系統設計能力。

目前行銷、變現流程是什麼?
我一直以來完全不打廣告、純粹透過內容信任轉換來的結果。
目前的流量與轉換流程是這樣:
- Instagram Reels 吸引有專業技能卻不知怎麼變現的受眾(短影音為主,每週 4~5 支)
- 導入 Skool 免費社群
- 社群內容建立信任與系統認知
- 與有興趣者預約 1 對 1 諮詢
- 成交高單價社群或顧問方案
現在營運的情形如何?
目前營收、毛利率與轉換率都在穩定成長,背後的關鍵來自幾個核心策略:
- 精準的內容設計:以受眾常見的問題為出發點規劃 Reels,讓每一支內容都對得起觀眾的注意力
- 以信任為主軸的 funnel:從 Skool 免費社群到一對一諮詢,整體轉換流程以建立關係為優先
- 極低的獲客成本:目前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獲客成本)幾乎為零,沒有投放任何廣告,所有轉換都來自主動接觸的潛在用戶
廣告支出為零,所有轉換來自有意願主動接觸者。這讓我能專注打造內容與優化服務,而非硬銷或折價促銷。
怎麼在沒有員工的情況下,同時經營社群+保持發片頻率?
「我靠的是系統,而不是意志力。」
我把所有流程拆成模組化的任務,善用模板、AI 工具,還有固定的內容節奏(例如每週哪天做什麼),讓每一步都可以快速複製。這樣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能穩定產出,同時保有空間經營社群與回應成員。
未來有什麼預期?計畫如何擴展規模?
接下來,我會逐步導入以 YouTube 長影片為主的 evergreen funnel(常青式行銷漏斗),自動導流高品質的潛在客戶,建立一套更長期、穩定的內容觸及與轉換機制。
同時也開始規劃每年 1 至 2 次的線下 Mastermind 學員聚會,讓原本以線上為主的社群互動,能有更多深度交流與連結的機會。整體營運也將從以我個人為主的操作模式,逐步走向「產品化、系統化」的運作方式。
最後,我們也在著手建立一支小型的遠距團隊,未來將協助提升內容產能與服務品質,讓整體營運更穩定、更具擴張性。
如果我也想做自媒體但沒經驗,該怎麼做?
我常常提醒,不管你是大學生還是已經出社會,真的不要給自己太多藉口。手機就在你手上,現在就可以開始。
很多人說不知道怎麼拍、不知道要拍什麼,但說真的,這些通常只是拖延的藉口。開始做,比什麼都重要。

會想和年輕時剛創業的您說什麼?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會跟年輕的自己說一句話:
「Copy what works,不用試著重新發明輪子。」
找到一個已經被驗證有效的方法,再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做到最好,其實就夠了。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有的。我目前正在尋找:
- 遠距執行助理(線上助理)
- 短影音剪輯師(擅長高質感 Reels)
- 喜歡社群經營與內容創作的創作者
- 對紀錄片風格有熱情的攝影師
- 熟悉銷售流程的客服助理
如果你對內容創作與個人品牌商業有熱情,歡迎主動聯繫我!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你?
Skool 免費社群
Email:howardhu1214@gmail.com
在 Instagram 查看此個人檔案Høward HU | 個人品牌變現教練(@h.howard1996)• Instagram 相片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