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零開始做電商,用自拍棒做出破億營收與10+品牌

啟動成本
NT $0
年營收
是否盈利?
NT $1億+

簡單介紹你&你的品牌。

大家好!我是 John,是美極品MagipeamagipeaFit秘境MysteryGood9毛極品Mao & Me247 貳肆柒發肉燒肉餐酒醉好Another Round餐酒館如嬌花膠雞鍋物粥起粥底火鍋、和Snow Senpai 雪長姐的創辦人

我從一支三腳自拍棒起家,做到瑜珈運動用品、女性私密保養、寵物、情趣用品等,近年也跨足餐飲和滑雪產業,在台灣開出八家餐廳,日本開了滑雪學校和民宿。

我們主打有差異化的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用電商的思維經營品牌與實體產業,總體年營收已突破九位數。

是什麼契機讓你決定開始創業?

我其實不是一畢業就創業。我大學畢業後,先在美商科技公司當產品經理,做了三年,那時候學到很多關於產品開發、PM (Product Management產品管理) 流程、用戶回饋處理等等。後來我開始覺得上班有點無聊,都在做重複的事情,想多學一點新的技能,就離職去一家傳統產業貿易公司上班重頭學起。

在傳統產業貿易公司那段時間,我幫客戶找工廠、做產品,也開始熟悉各種供應鏈。2015 年左右,我注意到自拍棒很紅,大家都在用,但品質都不太行,搖一搖就壞。

我就開始動腦,我們有個工廠供應商本來在做汽車車架,我就跟他們討論,是不是可以把自拍棒和腳架結合,讓它更穩。我們就這樣做出世界上第一款「三腳自拍棒」。

那時後真的可以說是零元創業。我用 Wix 架網站、影片自己拍、文案自己寫,一個晚上準備好後先上線”預購”。結果當天晚上網站上線,隔天就有訂單。那一刻我真的超震驚,原來「有需求+有產品」真的會有人買單

怎麼從一支自拍棒,慢慢擴展出那麼多品牌?

我第一間公司叫「美極品」,是從那支三腳自拍棒開始的。當時我把所有資源都壓在產品開發和電商廣告上。我很早就知道:「你要讓消費者記住品牌,不能只靠名字,一定是靠產品。」產品好,品牌才有聲量。我們那支自拍棒穩、好用、價錢也合理,一開始主打台灣市場,也有佈局海外市場,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越南以及美國。

後來我們開始延伸產品線,像是手機補光燈、拍照攝影棚、三軸AI追臉腳架、一彈即開腳架到可以架單眼的相機腳架。在疫情期間,我也開始研究除了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外的其他品項,因為單一品項也會有賣不好的時候。大概是2020年左右,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跟我聊到「私密保養」這個議題,發現這個市場已經慢慢成熟。我就想說,女性私密保養也是時候可以切入開始做了。

我開始請朋友試香味、做樣品測試,找了麝香玫瑰跟費洛蒙的味道來搭配,慢慢做出我們第一款女性私密保養品。前期靠朋友介紹和廣告曝光,慢慢開始做出口碑。

後來我們又進到寵物市場,這就比較陌生。我們就飛去韓國、去上海看寵物展,發現國外在做「靜電刮毛板」,但設計都很陽春。我們就開模自己設計,把它做成三角形,結合靜電片與止滑結構,推出我們的寵物品牌。這個產品現在也是我們毛極品的熱賣王。

那你們怎麼判斷能不能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

我們團隊其實每次進新市場,都有一套流程。第一步就是先從「身邊的需求」出發,再來是「產品可不可做得比別人好」。我從不做「為做而做」的產品。一定是我們有感覺、有機會、有市場、有差異化、競爭對手少、我們才會進場。

像私密保養品這件事,很多男生會不懂,所以我先花很多時間跟我們女性朋友聊,看她們真正在意什麼。她們會說「不要太濃的香味」、「有些想要涼感也些不喜歡」「包裝好看但不浮誇」、「質地不能太油」,我們就反覆打樣,一直試。

至於擔不擔心踩雷?我們當然也怕,因為我們的做法是直接大量生產。所有產品要客製化一定是有個量才能生產,後續就是不斷跑廣告、看轉換、優化素材等,若有客人說哪裡有問題,我們也立刻修正下一版產品。

怎麼開始做餐飲的?

這個完全是疫情期間的轉捩點。當時我們的電商生意穩穩的,但我不能出國玩也不能出差有點無聊:那段時間剛好我兩個小時候一起在乾杯打工的朋友,問我說想開間燒肉店。他們找我幫忙行銷,我就說,乾脆我們一起開店。

我們三個人很互補:我負責品牌與行銷,一個朋友掌廚,一個朋友管內場與行政。第一間店叫「發肉燒肉餐酒」,我們從名字、Logo、店裝、燈光、音樂、菜單、制服全部一起設計。我很堅持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位,不只是賣燒肉,是要賣體驗。

我那時研究了很多台北的燒肉店,發現大部分都黑黑的、油煙重、偏陽剛風格。我們反過來,主打「女生會喜歡來」的燒肉店。整體空間明亮、IG 好拍,店員都帥帥的、會唱歌會互動,讓女生吃的開心後主動分享後又再帶朋友來。我們一開始沒砸什麼預算打廣告,光靠 IG 和 Google我的商家的口碑,第一家店開店就爆紅。

怎麼行銷餐飲品牌的?

我們一直都很注重 SEO 跟內容行銷。我在發肉開幕前幾個月,我就先寫好了一篇「松山區 5 間必吃燒肉」的文章,內容很中立但把我們自己排第一,等到開店時,搜尋「松山燒肉」,我們就是第一名。這些文章都自己寫、不花錢,流量卻超精準。後續這篇也慢慢擴散到 「台北市、東區、中山區 必吃燒肉排行」

另外我們很早就建立 LINE 官方帳號,所有來店客人都會被引導加入。我們用 LINE 做會員分級、發優惠券、推新菜單,也會根據客戶消費週期自動發提醒,這些都是我從電商思維搬進來的。每一則訊息點擊率都超高,一方面因為都是精準再行銷,一方面是因為餐廳的廣告訊息客人比較不排斥。

我還自己拍片剪片、寫文案,所有照片都是自己拍。自己做內容、自己發聲,反而更容易聚焦對的客人,也相對外包快速。

怎麼提升營業額?有特別在意哪些關鍵指標?

我們最在意的是「翻桌率」和「客單價」。這兩個數字抓好,營業額自然會漂亮。像我們的店,一般都會設定 2 小時或 2.5 小時的用餐時間限制,這不是為了趕人,而是要讓營運節奏穩定。我們不是單靠一次性衝高業績,而是希望一天可以跑至少三輪,把整體營運效率最大化。

另外是客單價。我們會設計套餐,讓消費者更容易點到「最適合拍照又吃得飽」的組合。像有些套餐搭配酒類,或者加購牛舌、和牛握壽司、干貝漢堡等,就會有「儀式感」。我們也常做一些節日限定,像情人節套餐、中秋烤肉組,把既有食材做不同包裝,讓客人願意多點一點、吃得開心。

我覺得餐廳最難的是「讓客人多來一次」。第一次可能是看到網紅來、朋友推薦,但第二次、第三次,是我們自己要努力。我們會針對熟客做專屬優惠,也會主動跟客人互動、記住他們的偏好。甚至我們也有做 “熟客Line群”,時常在上面跟熟客們互動和放熟客專屬優惠。而有些客人生日,我們會先準備生日小驚喜。

這些都是我們內部 SOP 的一部分,我們不是把來店客人當過客,是當朋友在經營

旗下經營這麼多品牌,你怎麼看「找對人」這件事?

我認為「一個人可以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電商品牌其實早期很多東西我一個人做,從拍照、架站、寄貨、客服我全包。但那也讓我很清楚知道:到一個規模之後,靠自己撐是不可能的。

我開發新產品後,後續出貨賣貨一定需要客服一起進來同步,也需要社群小編、短影音拍攝剪輯,每個人都有專長,我就專注負責產品定位、價格帶、通路策略和行銷策略面。

後來開餐廳,我們三人團隊也是很清楚各自負責什麼,我負責行銷和陪酒公關,另一位朋友是主廚,菜單由他主導,另一位負責所有營運流程、人事行政。

我們從來沒吵過架,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把話講清楚,利潤怎麼分、決策權怎麼劃分。我們的默契是:「不干涉別人領域,但全力支持我們一起做的決定。」這是我們合作最穩定的基礎。

旗下現在這麼多品牌?怎麼避免分身乏術?

我現在有六個電商品牌+八家餐飲店+日本滑雪學校和民宿。這樣的架構,光靠我一個人一定會爆掉。所以我們在品牌發展早期就有意識地做出「模組化」。比方說:

餐飲也是,我們開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時候,內部 SOP 早就寫好了,包含試營運需要做什麼素材規劃鋪陳、員工教育訓練怎麼跑。我們有自己的「行銷節奏表」,會根據節氣、時事、自家產品週期,規劃好整年度的活動。

我們團隊也很鼓勵「一人多能」。像我們的有些店長也能剪片拍片,我自己也一起參與所有行銷討論。我不要求每個人都是專家,但我們都要同步有一樣的目標,才能一起朝目標前進。

接下來有什麼新的計畫嗎?

我們今年會再開幾間新店,有私廚型態、有品牌分店。日本滑雪學校也是除了原本的越後湯澤外,擴展到藏王和北海道,電商的部分,也會增加一個以天然配方為主的香氛線。

我希望我們能走出一條路,是把電商思維真正導入實體經營。不是只會賣廣告、燒預算,而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數據回饋、產品優化、精準再行銷,這一整套都應該導入實體產業。這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機會點。

如果我想創業但沒有經驗,該怎麼做?

先找到自己想投入的賽道,去學去了解,甚至直接去那個賽道打工去上班,真實的把全盤了解了,學會該賽道的技能和拿到資源,再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做這個賽道的創業。

沒有人會在你什麼都不會只空有想法的時候協助你,當你懂技術也把商模想透徹了,甚至做出了一點成績,合作和需要的人才自然會靠過來。

如果要給年輕創業家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我會說:「你不需要等到準備好,才開始做。」我們每一個產品、每一間店、每一個品牌,都是邊做邊學,邊做邊錯。但我們從不等,我們永遠是做了以後再學,學完以後馬上再做一次。

我常說:「創業最怕的是想太多、做太少。」我身邊真的太多人有很多想法,但永遠在等一個完美時機。其實只要你今天願意做出第一版 landing page(獨立的網頁)、做出第一批樣品、打第一支廣告,你就比 90% 的人前進了。這世界不缺點子,缺的是動手的人。

我們不是最聰明的一群人,但我們一定是最願意試、最願意調整的人。我們沒有背景、也沒靠投資人,一步一步滾出來,就是靠行動力。

還有一點,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把產品做好」非常重要。針對需求做好產品,服務好客人,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人愛你,就會慢慢變成品牌。

有沒有在徵任何人才?

發肉燒肉餐酒、醉好Another Round餐酒館、如嬌花膠雞鍋物、粥起粥底火鍋 皆需要徵人

有興趣歡迎直接聯絡我們!

可以在哪裡聯絡到你?

你會喜歡的其他專訪......

免責聲明
本文雖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內容並非為當事人直接口述,部分可能經由「創業火苗」編輯團隊整理與修訂。我們旨在忠實呈現故事本質,並以清晰流暢的形式傳達予讀者。

網站所呈現的財務數據、營收金額及其他數值僅供參考,內容可能包含估算、預測或近似數據,並不代表實際財務報表。本網站不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相關資訊僅作為一般性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財務、稅務、法律建議。讀者在解讀相關內容時,應自行判斷並進行進一步調查或諮詢專業人士。

特此說明,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訂閱電子報

我會不定時分享網站上最新的文章、創業點子、和我一路架設這個網站學到的事。如果想要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消息,就在下方留下你的資訊吧~
創業點子
全新文章
創業思維